菲律宾南海“碰瓷”上瘾:幕后搭台,前台耍横,打的什么算盘?
南海的风浪似乎总被马尼拉刻意搅动——非法坐滩仁爱礁的破船还没拖走,海警船又玩起了危险撞击的把戏。为何菲律宾像“吃错药”似的频频在南海滋事挑衅?是临时起意,还是背后有人递刀?今天我们就扒一扒菲方这场“碰瓷大戏”的起因和真正算盘。
一、“旧怨”打底:黄岩岛这根刺,扎了整整十年
要扒清这波挑衅的源头,得翻翻10年前的旧账。2012年黄岩岛对峙,菲方本想强抢,结果被中方强力反制,实际掌控了该海域。这场“大败仗”直接刺激菲律宾搞出了所谓的“南海仲裁案”(2013年发起),妄图靠一张废纸翻盘。
虽然2016年这个非法的“仲裁结果”被中方当废纸扔进垃圾堆,但在菲国内反华势力(尤其是军警系统和部分亲美政客)眼中,这成了持续发酵的“屈辱”。尤其是杜特尔特下台、小马科斯上台后,菲政府政策猛地来了个180度转向——放弃了杜特尔特“南海降温”的策略,转而重拾对美依赖,把仲裁废纸当“令箭”,试图“讨回”他们认为的“损失”。说白了,黄岩岛碰了一鼻子灰的旧恨,加上国内亲美势力上位,才是这轮频繁挑衅的原始燃料。
二、“碰瓷”战术:演戏拍照当“苦主”,博同情换支持
别看菲律宾船小,搞起碰瓷来可一点也不“业余”,俨然形成了一套固定剧本:明知中方维权力量在哪片海区待着,菲方还是精确导航过来,专门凑到中方船只眼前晃悠。一旦中方依法驱离或者只是正常拦阻,菲方船只立马“表演欲”爆棚——要么碰碰船身“制造声响”,要么故意赖着不动(比如那条坐滩仁爱礁的老破船),然后拿出高清相机360度拍视频照片。
他们图啥?就是要把这些故意制造的场景精准剪辑,配上“中国以大欺小”、“中国破坏规则”的“大字报”,定向投喂给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场打造被欺负的“苦情戏”人设。最终目的就是博取不明真相者的同情,特别是向背后支持它的美西方国家“求表扬”、“要赏钱”(更多军援、站台撑腰)。 这种“碰瓷-拍照-卖惨”的连环计,成了菲方最近在南海刷存在感的核心战术。
三、“棋子”心思:拿美援当靠山,借大国博弈“火中取栗”
小马科斯政府上台后,菲律宾外交策略转向堪称激进。美国一看机会来了,迅速送上“糖衣炮弹”——给钱、给船、加速武装菲军。短短一年多,菲律宾对美国新开放8个军事基地使用权(包括靠近南海和中国台湾的敏感区域),两国海上联合军演密度成倍增长,美日澳菲甚至还搞起“海上合作活动”。
菲方打的算盘是:抱紧美国的大腿,拿美日送来的先进装备(比如那艘撞击我方的9701海警船)当“护身符”,在南海频繁出招碰瓷,用风险操作步步试探中方底线,妄图在美西方怂恿下,把非法的“仲裁废纸”慢慢“坐实”成既成事实。 同时在国内,也能塑造对华强硬“爱国形象”。说白了,菲方这轮频频挑衅,其心可诛:它把自己当成了大国博弈的“急先锋”,想火中取栗,赌中美博弈的复杂局面能帮它浑水摸鱼,争些原本拿不到的海上利益。
菲律宾在南海这波“碰瓷上瘾症”,绝不是“临时上头”。它是黄岩岛“旧恨难消”的怨气作祟,是为“碰瓷拍照”博眼球讨支持的技术活,更是甘心充当美国印太战略马前卒的赌徒投机心态作祟。拿美援当底气,借外力壮胆子,小动作不断升级,本质上就是想在中美博弈的风口浪尖“趁风扯帆”,谋取不正当的海上利益。
中方对菲方意图和其背后推手看得透透的。无论“演技”多么卖力,“碰瓷”多么“敬业”,菲方都必须清醒认识:任何妄想凭借外力支撑、以危险行径破坏南海和平稳定、侵害中方正当权益的算盘,终将是一场刀尖跳舞的危险游戏。 棋子当得越投入,离自己想要的“安全”和“利益”,反而可能越行越远。南海的和平与规则,容不得这种危险的表演。 #中国海警驱离非法闯入菲律宾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