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停止采购!泽连斯基刚制裁3家中企,中方反手公布乌粮食进口
继和特朗普在白宫吵架后,泽连斯基又出来整花活了,这次是说我们协助了俄罗斯的军事工业,所以制裁了我们的三家企业。
咱们也来个“礼尚往来”,把咱们从乌克兰进口粮食的事儿给公布了。
4 月 18 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了总统令,说要对三家中国的实体进行制裁。
包括:北京空天翔辉科技有限公司(航空航天技术)、瑞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机械设备出口)、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碳纤维材料)。
制裁的措施包括把在乌的资产给冻结了,不让搞贸易和金融活动,乌方说这些企业“协助俄罗斯军事工业”,可啥实质性的证据都没拿出来。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声称,被制裁企业涉及为俄军“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系统提供碳纤维、机床等部件,并关联俄国防工业供应链。
然而,乌方未公开技术参数、物流记录等关键证据,仅以“军民两用”属性为由扩大制裁范围。
乌克兰没数据,但我们有啊,乌克兰不是说我们援助俄罗斯么?
那么问题来了,俄军武器核心部件中,美欧企业占比78%,中国不足5%。
那么乌克兰要不要去制裁一下欧美呢?
乌克兰当然不会制裁欧美,那么欧美真的援俄,他也不会制裁的。
因为这次的制裁无非是又一次换汤不换药的政治秀。
泽连斯基只是为了迎合美国共和党对华强硬立场,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稀土换军援”政策背景下,试图通过“反中”姿态换取美方支持。
此外,乌军近期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失利,制裁被用作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操纵。
乌克兰反中,是最愚蠢的。
因为乌克兰的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到了 2024 年,双边的贸易额反而增长了 12%,中国在乌农矿产品出口里占了 23%。
然而,中方迅速反制,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自乌粮食进口额从1.4亿美元骤降至6万美元,缩减比例达99.6%。
你不是想制裁么?中国教你怎么制裁。
一个国家想在经济上制裁另一个国家,前提是对方在经济上对你的依赖,远比你对他的依赖高。
泽连斯基制裁3家中国企业,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么?没有。
但我们制裁乌克兰,可以要它半条命。
泽连斯基也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在关税战后,反华已经不好使了。
此举直接冲击乌克兰农业出口命脉,暴露其经济制裁的“双刃剑”效应。
美欧对于联合制裁中国这事儿反应挺冷淡的,像法德等国家明确表示反对“对华脱钩”,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个方面都克制点,别让局势变得更严重了。
乌克兰是粮食出口大国,2021年时乌克兰出口谷物8600万吨,2024年时预计只有4030万吨了。
在 2021 年开战之前,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在中国总进口量里占了 29%,进口的大麦占了 26%,乌克兰是中国第二大的玉米供应国。
2024 年这一整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玉米 451.5 万吨(价值 78.9 亿元),然而到了 2025 年 3 月,这个进口规模差不多都清零了。
中乌曾签署50年农业合作协议,计划将乌克兰打造为中国海外最大粮仓。
双方在粮食港口建设、新能源发电等领域深度合作,乌方黑土地的潜力(占全球40%)与中国市场需求高度契合。
2014年乌克兰政局变动后,亲西方政客终止多项对华农业合作政策,泽连斯基政府与西方粮企签订协议,导致中国在乌农业投资受阻。
“马达西奇收购案”违约使中企损失45亿美元。
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中国还是跟乌克兰保持着一部分合作,比如说在 2025 年 3 月 6 号,签署了乌克兰豌豆和野生水产品输华的协议。
但是泽连斯基对中企毫无缘由的制裁,直接把合作的基础给破坏掉了。
中国粮食储备率已超80%,2024年粮食产量连续12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充足的储备使中国能够灵活应对外部冲击。
在俄乌冲突导致黑海运输风险加剧、国际粮价波动的背景下,中国加速开拓巴西、俄罗斯等替代粮源。
2025年一季度自俄小麦进口量同比增加27%。
乌克兰农业占GDP的20%,粮食出口是其外汇核心来源。
中国市场的突然关闭导致乌农产品滞销、农民收入锐减,2024年贸易逆差扩大至291亿美元。
认钱不认人是势利,认国不认钱就是愚蠢了。乌克兰明明现在是吃着中国的饭,还要砸中国的碗,那就别吃了!
俄军近期对基辅、哈尔科夫等城市发动多轮空袭。
俄军已经控制了库尔斯克州的大部分地区(1260 平方公里),还想把战线推进到苏梅市,这样就能威胁到乌军后方的补给线。虽然俄方在复活节单方面宣布停火 30 小时,但是双方都指责对方违反了协议。
乌方称俄军发动2935次袭击,俄方则指控乌军使用“海马斯”火箭炮破坏停火。
泽连斯基提出“30 天全面停火”的倡议,结果被俄罗斯拒绝了,双方就陷入了“你静默我也静默,你打击我就回击打击”这样的恶性循环当中。
泽连斯基对军队的控制能力明显下降了,乌军高层对他的外交政策很不满意,甚至还有“波利西亚之怒”军事政变的传言。
军队部分官兵认为政府“妥协过度”,要求强硬对抗俄罗斯,加剧军政矛盾。
乌克兰在美欧斡旋中逐渐边缘化。
美国特朗普政府主导的巴黎会谈(4月17日)首次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部署纳入议程,但未邀请乌方参与核心决策。
欧盟内部对援乌态度分裂,法德推动的400亿欧元援助计划遭匈牙利、意大利等国反对。
乌克兰外债规模达1850亿美元,2025年需支付90亿美元利息,但全年财政收入预计仅496亿美元。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其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选择性违约”,融资渠道基本关闭。
乌克兰全国50%能源系统、8000公里公路损毁,35%医疗机构无法运转,40%科研人员流亡海外。
失业率达到了16.8%,通胀率居高不下,民众生活水平倒退至20年前。
泽连斯基反华无非是为了讨好美国,那么美国现在对乌克兰态度如何呢?
美国对乌克兰的态度已发生重大战略转变,从“无条件支持”转向“交易式斡旋”。
特朗普政府在 4 月 18 号清楚地表示,如果俄乌在短期内谈判没有什么进展,美国就会停止进行斡旋的努力。
国务卿鲁比奥划出“数日”期限,要求双方尽快妥协。
此举标志着美国介入策略从“长期对抗”转向“速战速决”,旨在避免陷入无休止的资源消耗。
美国提出“承认俄罗斯实际控制区+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停火框架,要求乌克兰接受领土让步以换取制裁松绑。
俄方对此持开放态度,但乌方和欧盟强烈反对,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特朗普甚至威胁泽连斯基:“选择和平,或再战三年直到失去整个国家”。
美国要求乌克兰以稀土、石油和矿产资源的50%未来收入作为“安全保障基金”,换取美国对战后重建的“支持”。
原协议草案曾要求乌方偿还5000亿美元债务,遭泽连斯基抵制后调整为“无须偿还但须共享资源收益”。
自2025年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对乌军事援助规模显著缩水。
原计划提供的“爱国者”防空系统、M1A1坦克等装备交付进度延迟,部分项目因“时间不足”被取消。
五角大楼承认,价值 56 亿美元还没交付的武器,可能在特朗普在任期间没法完成运输。
美国特使基思·凯洛格明确说“不再考虑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克里姆林宫对这个表态“非常满意”。
特朗普团队认为,北约东扩是冲突根源,避免对乌提供核保护伞符合美国利益。
美国现在反华都已经讨不到便宜了,乌克兰现在还要反华,真的就是看不清局势变化了。
泽连斯基这一闹,反而是让乌克兰雪上加霜了。
参考资料:
1、新民周刊 《泽连斯基首次公开指责中国?几个意思啊?》
2、观察者网《关于俄乌和平协议,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3、新浪财经《3月份中国大幅减少从乌克兰和欧盟的谷物进口》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