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黄维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开会时见到廖运周气得说不出话
在抗日战场上,国民党与共产党再次走向了合作,双方就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前者在正面战场的突出贡献不可磨灭。
所以在后续爆发解放战争的时候,我们一般都采取招降,起义与歼灭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待国民党军,有不少对内战持反对态度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都选择了归顺我军,而后续我党也对他们进行宽大处理,甚至还牵扯到了一些职位的任命。
比如就在1983年,黄维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但此人在见到廖运周的时候,却气得说不出话,二人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纠葛故事?
红色的传奇特工
廖运周不仅是红色的特工传奇,也是我们的潜伏将军,这类工作在敌后的老革命往往需要面对比战场上更加危险的情况和境地,不经意间就会丧失生命。
曾几何时,廖运周也曾在抗日战场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将我国划分为几大战区,当时的廖运周所在的独立46旅被改编为第九战区第110师,他在其中担任上校团长。
在武汉会战的过程之中,廖运周在外围作战指挥第六百五十六团官兵,并且在此期间歼灭了日军的一个资助营,摧毁了敌军的二三十辆坦克,缴获了大量战利品,从此打响了在抗日战场上的名声。
此时立下盖世功劳的廖运周心态非常稳定,他并没有过分骄傲,而是利用缴获的物资开始疏通国民党的内部关系,也正是借这样的机会结识了黄维。
因为二人都是出自黄埔军校,从入学时间上看,黄维还算是廖运周的学长,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战争结束之后,廖运周带了大量的礼品去拜访驻扎在附近的黄维,后者在当时并没有太多心思,对于廖运周的来访,虽然颇感意外,但也十分高兴。
也正是借这个机会,廖运周对黄伟讲述了自己656团的困难,主要包括火力和人员不足等诸多方面,所以想让黄维暂借一些炮火。
从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国民党内部装备像黄维十八军这样有重炮建制的部队并不太多,原本也没有借给他的打算,奈何拿人家的手短,既然收了对方的礼物,廖运周又是当年黄埔军校时炮科的毕业生,黄维自认为他能够运用自如,所以当时就借了他八门迫击炮。
只是黄维自己也没有想到,事情在后来会朝着自己无法预估的方向发展。
廖运周带着黄维所支援的武器回到团部之后,发现四周的友军已经撤走,被孤立的自己随时有可能落入敌人的包围圈,所以没有多做考虑,立刻下令部队向西撤退,在此期间还趁着夜色袭击了日本鬼子的弹药库,手下部队进一步得到了补充。
隐藏的身份
截止到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还认为廖运周是国民党的一员干将,事实其实并非如此,早在南昌起义的时候,廖运周就已经加入了我党的起义军,当时担任第25师75团团部的中尉参谋兼警卫连连长。
由于后来南下潮汕之后有被俘虏和逃脱的经历,所以廖运周分别辗转上海和南京,在与我党取得联系之后,他奉命在第2年潜入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学院兵团担任副官,后来又担任冯玉祥第一集团军,第四参谋团处上尉参谋,从此成为国民党内部的我军地下工作者。
其实对于冯玉祥的西北军我们十分看重,也有争取的想法,无论是北方局还是尽努力,中央分局乃至中央军委,都曾选派过专门的干部秘密渗透进入西北军开展兵运活动,廖运周无疑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个,还一度以“党国忠臣”的形象出现。
但随着后来抗日同盟军失败,廖运周被迫进行整编,甚至就连国民党方面呢,也难以琢磨他多次转变之后的背景问题,由于当时国内的环境情况特殊,此人的背景又太过复杂,所以基本没有人愿意去深究,最终再与我军取得联系是于1946年6月。
此时解放战争大战在即,廖运周已经成为潜藏在国民党内部的我军胜利关键因素,迟早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不想发动内战,多次向蒋介石提出了联合政府的提议,但是此人一心想搞独裁,就算是我党表现出了很大的诚意,依然想建立一党专政的政府,所以很快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对于这场战争,国民党内部的表现较为消极,所以我军也以招降和起义为主要手段,避免同民族的大量损失,此时就需要廖运周从中周旋,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有不少国民党军队选择了起义,有效避免了刀兵相向,加快了解放的进程。
黄维对廖运周的仇恨
众所周知,黄维兵团是在淮海战役之中被我军打散,后来因为乔装逃脱被识破而成为了俘虏,也曾被审讯和改造。
但因为在抗日战场上的出色表现,我军并没有太过为难黄维,也没有对其定多大的罪,还在建国之后,给予他了不菲的待遇。
1983年,黄维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还需要参加一系列的重要会议,这对于他本人来说是国家的宽恕和信任。
所以在参会之前,黄维的心情十分不错,对于曾经在战场上和自己刀兵相见的共产党官员也十分客气,但在见到廖运周之后,脸色却瞬间大变,他想要努力克制,但依然被气的说不出话来。
原本作为一个在战场上奋勇厮杀的将军,黄维早已经喜怒不形于色,但在见到了廖运周之后,内心的怒火已然反映在了僵硬的面部上。
淮海战场的遭遇
二人从此前的相互赏识转变为无尽的仇恨,是在淮海战场的时候。
1948年11月,人民解放军有60万部队将国民党分割在淮海的各个战场之上,蒋介石在不得已之下放弃了将部队南撤的计划,准备和解放军在徐州地区进行决战。
获悉这一消息的黄维兵团试图从驻马店地区向东出发,以达到增援淮海战场的目的,当时的廖运周正担任110师师长,所以也是按照命令从湖北一带向淮海运动。
在这个月中旬,我军以退为进,放弃南坪集,黄维对战场的判断失误,下令部队向前推进。
实际上我军早已从后方切断了他的补给线,等到黄维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陷入重重包围,无法脱身。
为了更大限度地保留嫡系部队,黄维下令将廖运周所在的110师调归团部直接指挥,担任搜索敌军的任务,但由于几次突围的接连受挫,华为下达的命令不够精确,以至于110师走了不少冤枉路。
所以他找来了廖运周询问主张,而廖运周则认为黄维必定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表现出了一种决然的态度,并且明确表示将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他的命令。
于是黄维便决定挑选4个主力师齐头并进,趁我军立足未稳之际强行突围。
但没有想到的是,廖运周紧随其后,就把黄维的突围计划送到了解放军的作战指挥部,与此同时决定起义。
为了保证在起义的时候不出现腹背受敌的局面,廖运周还向黄维提出建议,把即将突围的4个师其中之一调为兵团预备队,结果接下来也成了廖运周起义的军力之一,黄维本人则全程对此一无所知。
这就导致黄维下令突围的部队损失了一个重要主力,廖运周则带着手下部队迅速冲出包围圈,来到了我军的集结区,完成了起义,而这一举动也成为了华为集团被全军歼灭的重要转折点。
此时的黄维还在作战室里等待廖运周胜利的消息,不曾想却等来了战场起义的噩耗,此时的黄维一时之间甚至难以相信,在他看来忠心无比,关系一度十分要好的少将师长竟然是共产党人。
除此之外,黄维还想到自己为这位生死兄弟配备了大量的榴弹炮坦克等重型武器,如今全都拱手送给了共产党,因此就更加咬牙切齿,命令大量的国民党飞机进行报复,不曾想我正确早有防备,避免了大规模伤亡。
因为失去了主力军,黄维兵团剩余的10万余人基本被全部歼灭,其本人也被关进了功德林监狱进行改造。
经过时间的冲淡,黄维对于内战的认识基本清晰,也意识到国民党的败局已定,基本看淡了胜负。
但始终难以忘怀的就是廖运周的背叛,毕竟这种无比信任之人,从背后插自己一刀的感觉实在是太过难受,所以黄维始终难以释怀。
当自己成为政协委员之后,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又一次见到了那个曾经背叛自己进而导致自己沦为俘虏的廖运周,黄维的情绪出现大幅度波动在所难免。
参考文献
[1]杨飞.黄维与廖运周的恩怨情仇[J].党史纵览,2013,(03):28-32.
[2]王金亭.传奇英雄廖运周[J].劳动保障世界,2007,(11):53-54.
[3]廖凌云.廖运周:三战三捷的传奇将军[N].淮南日报,2025-07-15(001).DOI:10.28370/n.cnki.nhnra.2025.00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