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开放日即将举行,军事爱好者热议:五年后歼-1011将退役吗
2025年长春空军开放日快要拉开帷幕,结果军迷们竟然为了中国空军装备的升级换代闹起了争执。
从这次长春开放日展出的空军主战机型来看,真是老中青三代齐聚一堂:年龄最大的有歼-8F和苏-27UB,静态展示区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中间这一代呢,有歼-10C和歼-16,而当下最新的那架,毫无疑问,就是首次亮相航空开放日静展的歼-20战斗机了。
老中青三代战机一块儿摆着,大家都在猜:哎呀,这中国空军现在的机型阵容,换代速度怎么感觉有点儿“堆在一起”啦?
中国空军的现代化进程可真不小啊,现在各种先进装备不断加入,战斗力也是日渐提升。
众所周知,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是从1992年的921工程和934工程引进苏联的苏-27SUB型战斗机起步的。
在苏-27SK战斗机的基础上,我们自主研制出了首款重型第四代战斗机——歼-11,同时也开发出了第一款中型第四代战斗机歼-10。
之后,我们在歼-11的基础上推出了中期升级的歼-11BBS,而在歼-10歼-10A的基础上,则发展出了具有四代半性能特点的歼-10B。除此之外,还引进了苏-30MKK和苏-35S,这些装备在2015年前几乎是中国空军的主要力量。
按照美国空军或者俄罗斯空天军的套路来看的话,从第四代战斗机到四代半战斗机之间,差了不少时间。举个例子,美国的F-15A战斗机是在1972年才正式加入部队的,而像F-15EX这样的四代半机,直到2020年之后才开始装备部队。
俄罗斯空天军也差不多,苏-27是在1985年才正式列装苏联空军的,而像苏-35S这种四代半战斗机,直到2012年才开始服役俄罗斯空军。
要是不算那些进口来的苏-27S的话,咱们自己生产的第四代战斗机大规模装备,基本是在2000年以后,甚至到了2005年之后。至于歼-11B大批量装备,主要还是在2009年之后的事情了。
按照美国、苏联俄罗斯那些正常的换代节奏,我们的四代半战斗机起码得等上十几年,到了2020年以后才能看到。那时候,正好赶上咱们的第四代战斗机中期进行升级改造,升级的升级,退役的退役,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情况。
真没想到,嘿,2015年以后咱们的中国空军,简直像是开挂了一样,从装备的梯队就能看出来。歼-10C这款还算是早期的四代半战斗机,至于歼-16,那可是咱们在歼-11BBS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一代平台。
这两款四代半战斗机大概在2015年左右正式列入空军服役,到了2018年左右基本上都具备了作战能力,说起来,这距离歼-11BBS这种四代机大规模装备也不过不到十年时间。意思就是,我们的四代机还正处于青壮年阶段,四代半战斗机已经开始大批服役了。
更牛逼的五代机呢,歼-20的试飞技术验证机是在2011年亮相的,2014年就搞出了试飞的原型机,到了2017年,居然就登上了阅兵的舞台,已经算是早期的试装状态了。自从2020年以后,基本上就大规模开始装备了。
这事儿就挺牛的啊,我们的四代半和五代机基本上是在同步进入空军航空兵部队的,换装的速度堪称全球军事的奇迹——第四代战斗机的晚期型号在2009年就开始大规模装备,四代半战斗机到2015年也是一波接一波地投产,五代战斗机则是在2020年大范围服役。到了2025年,随着歼-35A型战斗机的亮相,我们还会见到第二款第五代战斗机大批量投入使用。
不用多说,现在咱们手上还拥有新一代的作战平台,五代机的升级版本,以及专为五代机和新平台打造的忠诚僚机(CCA)型号。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大概再过五到十年左右,我们的空军很可能会迎来又一次大规模的换代潮。
别忘了,我们的大批四代半战斗机才服役大概10到15年左右,甚至我们的歼-11BBS、歼-10AS这些型号的战斗机,服役时间也就20到25年。按照第四代、四代半战斗机的寿命来估计,到那会儿,四代半战机正是壮年期,而四代机也还有不少剩余的使用年限。
充满甜蜜的困扰
因此,很明显,这已经变成了我们空军装备换新升级的难题,或者说是一种甜蜜的烦恼。
“问题”大概出现在2015年左右,那会儿我们为了应急作战,装备了大量的第四代战斗机和四代半战斗机。说到底,从作战的角度来看,要是战争随时可能爆发,装备的先进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还得考虑可靠性的问题。
可谁也没料到,我们的装备更新速度那么快,结果自然就是“堆积如山”。那些老旧装备刚刚用到一半寿命,就得面临退役的窘境,甚至还有一些更老的,比如歼-8FR和歼-7LG,还没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新一代装备却已经出现了。
所以呢,昨天微博上军迷们差点都吵起来了——到底歼-20系列的装备该配多少呢?歼-35A和歼-20怎么合理搭配?毕竟有了第六代战斗机的存在,咱们还需大量装备第五代飞机吗?在第六代逐渐成型的情况下,大批的歼-10C和歼-16又该怎么办?空军航空兵的编制是不是该扩大一番?
反正大家聊的主要还是空对空,虽然不一定都靠谱,但“甜蜜的烦恼”这几个词,也多少反映出军迷们对空军建设的关心,算是长春航展前的一点小插曲吧。
关于大伊万的观点,大家讨论得挺热烈的,他的看法也引起不少人的共鸣或者争议,毕竟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他的立场比较鲜明,影响力也不小。
不过这事儿吧,大伊万还是挺感兴趣的——毕竟,这也算是对大家系统性思维的一次考验。就像职业经理人那样,怎么通过合理的梯队配置,最大程度提升经济效益和作战效果,达到装备的最高性价比?
我觉得吧,考虑到目前装备产能依旧很强的情况下,那些老一些的飞机,比如苏-27UB、苏-30MKK、歼-11型战斗机,以及大约在2005年左右服役的歼-10型战斗机,都难免在2030年前全部退役。
一方面,这些都是中国空军最早装备的第四代战斗机,性能基本无法应对到2030年代的作战需求。另一方面,到那时,它们的服役时间基本会接近30年。作为第四代机,本来就是到了该退役的年限,所以它们退役几乎没有什么悬念。至于更早服役的歼-8F和歼-7LG,也会和这些四代机一块退出来。
比较特别的是歼轰-7A型,这款战斗轰炸机的服役时间从20年到10年不等。不过,因为它是专门用来打击对手的型号,没论是低空滑翔还是载弹量训练,对机身结构的损伤都比普通的制空战斗机要严重得多。
而且呢,这款歼轰-7A属于三代机,不像四代机那样先进,机身设计上也肯定比不过四代机。而咱们现在已经拥有不少歼-16战斗机了,所以歼轰-7A在充分发挥剩余作用的情况下,可能会像强-5那时候在2015年左右那样,选择退役,改由新一代战斗机来接替。
那到2030年的时候呢,中国空军的装备阵容大概会是这样的:一些歼-10A还会继续服役,大部分歼-11BBS也会留在阵中,另外还会有歼-10BC和歼-1616D保持在战斗序列中。而歼-20和歼-35A呢,担起主要的重任,成为空中力量的中坚。
眼下呢,歼-10A和歼-11BBS快到寿命末段了,歼-16和歼-10C还能再拼一阵,歼-20和歼-35A正值巅峰。要是以后要引入新一代作战平台,基本上会先退役歼-10A和歼-11BBS,虽然说这些飞机其实也不算老,也才大概15到20年左右的服役期限。
按2030年的眼光来看,如果有了更先进的新一代作战平台搭配CCA机型,性能上的差距恐怕已经快赶上五代机和二代机之间的差距了。到那个时候,根本不是怎么对抗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法对抗的难题。
因此,只能让出位置了——从物尽其用的角度考虑,咱们或许可以对一些歼-10A和歼-11BBS进行一定的翻新和改造,要么暂时封存留着,要么干脆拿去援助盟友,不失为个办法。
实际上,把2005年至2015年期间制造的四代机,像歼-10A和歼-11BBS搞定之后,我们的装备梯队可能就没那么头疼了。虽然四代半战斗机的寿命在面对新一代作战平台时显得有点吃力,但只要和第五代战机配合得当,处理一些次要方向的对手问题倒也不太麻烦。
你瞅瞅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那边的对手不怎么样,用新一代装备去对付,简直是大材小用,五代机搭配四代半完全没问题。到了2040年左右,这些四代半战机的服役时间大概也就25年左右,再退役也没啥大不了的。
到2040年的时候,咱们空军的装备布局大概是这样的:新一代作战平台扛起大旗,搭配CCA僚机。歼-20和歼-35A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四代半,歼-16和歼-10C早就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了,至于歼-10A和歼-11BBS,那都已经全部退役完毕了。说到底,用来替代四代半的,很可能就是七代机了。
这些基本上都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来的,不过,你想啊,才两年前,我们还在讨论,到2030年时,歼-8FR、歼-8F,还有歼-7G、歼-7E,能不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完全被新装备取代了。
没想到才过了这么点时间,到了2030年,甚至早期的歼-10和歼-11B都可能开始退役了,歼-7、歼-8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只能说那句话——你对工业克苏鲁那套力量一点都不了解,你对一个正处在高速发展轨道上的大国的工业实力也一无所知,不过不用担心,很快你就会见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