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华》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田同道为何会轻易相信周燕?
当周燕站在田同道面前,仅凭几句关于褚韶华“杀人”的猜测就换回沉甸甸的黄金时,许多观众或许会疑惑:田同道这样一个精明的商人,为何如此轻易相信一个毫无证据的指控? 难道他不怕被周燕欺骗吗?
但若我们仔细分析田同道的行事逻辑,会发现他的“轻信”背后,根本无关真相,而是一场精心计算的利益交换。
田同道与褚韶华、夏元的商业竞争早已白热化。 作为南方生药市场的传统霸主,田氏药号对闻氏大药房的崛起充满敌意。
从砸毁褚韶华带来的补脑丸,到联合军阀扣押货物,田同道的目标始终明确:不择手段打压对手。 周燕的出现,恰好为他提供了一个攻击褚韶华的突破口。
在田同道看来,周燕的身份本身就是“证据”。 作为褚韶华的嫂子,她掌握着褚韶华的家族秘辛,这种亲密关系让她的指控显得“并非空穴来风”。
田同道根本不需要法律意义上的铁证他擅长伪造证据,如将俄国医生包装成美国教授;也惯于收买证人,如利用小伍反水。 只要周燕的指控能引发舆论风波,让褚韶华陷入司法泥潭,他的目的就已达成。
田同道给周燕的黄金,对普通人而言是一笔巨款,但对田家而言“九牛一毛”。 这种低投入可能带来的回报却是巨大的:若成功扳倒褚韶华,闻氏大药房将群龙无首,田家可重新掌控市场;即便失败,也能消耗对手的精力与声誉。 这种算计完美契合了“商人无利不起早”的原则。
周燕的贪婪与怨恨让她成了“完美工具人”。 她因被褚韶华辞退而怀恨在心,又因觊觎财产屡次算计褚韶华,甚至曾下药导致褚韶华被陈二顺玷污、间接害死萱萱。
田同道看中的正是她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一个连亲情都能背叛的人,自然愿意为利益不择手段。
周燕对褚韶华的嫉妒与索取,早已深入骨髓。 她教儿子“等褚韶华死后继承财产”,在药房监守自盗,甚至以陈二顺之死要挟褚韶华转让股份。
然而,周燕高估了自己的价值。田同道收买她,仅仅因为她是“褚韶华的嫂子”。 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她的结局注定与小伍一样被抛弃。
可悲的是,周燕直至沦为田同道的情妇,仍幻想通过背叛小姑子换取荣华富贵,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为别人棋盘上的卒子。
田同道对褚韶华的敌意,远超商业竞争范畴。 他轻视草根出身的褚韶华,曾羞辱她“不配合作”,甚至试图逼迫她做“八姨太”。这种阶层傲慢与性别歧视,让他将褚韶华的成功视为对旧秩序的挑战。
因此,当上海权力格局变动时,田同道急需巩固地位。 攻击褚韶华既能打击夏元阵营,又能向新政权展示实力。 周燕的指控,不过是他多重手段中的一环即便法律无法定罪,舆论的脏水也足以让对手焦头烂额。
周燕的角色之所以引发众怒,在于她打破了血缘伦理的底线。 观众看到的是“喂不熟的白眼狼”:褚韶华为她安排工作、承担侄子的学费,她却反手将恩人推向死刑指控。这种“当面要好处,背后捅刀子”的行为,折射出现实中亲情绑架的阴影。
而田同道的冷酷算计,则揭示了资本与权力的野蛮结合。 他不在乎周燕是否说谎,也不关心陈二顺之死的真相只要有利可图,道德与法律皆可践踏。 这种“纯粹的恶”,让人不寒而栗。
田同道与周燕的“合作”,自始至终与信任无关。 一个需要刀子,一个愿意卖刀;一个泼脏水,一个递脏水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