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人管着170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还能稳住大国地位吗?
1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看着气势汹汹,可真摆在人面前,才发现问题在脚底。1.43亿人口,全挤在欧洲那半边,乌拉尔山往东,地广得像摊开的画布,却几乎没人。远东780万平方公里上,才700万人活着,平均一个人管100公顷地。地是够大,命不够多。
这就怪不得克里姆林宫的焦虑越来越重。2024年一年,俄罗斯人口净减60万。这不是一时起伏,是持续往下掉。翻到1991年,苏联解体那年还有2.8亿人,如今俄罗斯只剩一半。更扎眼的,是分布。三分之一的人涌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一带,乌拉尔山以东却冷清得像月球表面。
远东这块地,三成在北极圈,永久冻土占65%。冬天冷得连水管都会冻裂。留不住人,跑得快。三十年间,远东少了200万人,相当于每年蒸发掉一个中型城市。政府再怎么发补贴、送土地,也挽不回年轻人要走的脚步。
问题不只是人口少,而是人都不在关键地方。
俄罗斯还自嘲搞出个“远东1公顷土地法”,意思是只要你愿意,给你一公顷地白种白住。结果呢?30%的申请者没去开荒,倒跑到中国绥芬河去买房。地方政府的笑话,不就这么来的?
更头疼的还在远东的战略空缺。那片地有780万平方公里,驻军10万,海军30艘潜艇守着。贝阿铁路限速40公里,真不夸张,比自行车也就快那么点。远东地区80%的地方没4G信号,生产生活都靠天吃饭。这种条件,谁还愿意留下?年轻人每年流出10万,老龄化率25%,企业能开工的,只剩不到一半。
这就成了俄罗斯的隐隐危机。国土大得惊人,可大得像负担。
回头看看历史,你就知道俄国的国运跟人口挂钩多紧。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全欧洲才1.8亿人,俄国三四千万,那已经够它当“欧洲宪兵”。到了苏联巅峰,2.8亿人口,能和欧美五六亿人掰手腕。远东当时有八百万人,贝阿铁路上一天要跑多少趟物资车?数不清。可2024年这一算,全球欧美日韩加起来接近十亿人,而俄罗斯自己只剩1.4亿。对比太悬殊。
更麻烦的是,人口不足开始拖住经济和创新的脚步。
眼下,非国防部门的产量在2025年预计跌5.4%。六大工业巨头要么裁员,要么缩工时。连俄罗斯铁路公司都得让员工多休三天假来节省开支。这不是企业的“小调整”,是全国性的疲劳。生育率更让人头疼,平均值1.37,有的地方才0.88。年轻人本就不够,还一年年往外跑。
在别的国家拼AI、拼新能源的时候,俄国还指望石油和天然气救命。卖资源当然能赚一时的钱,可没法造芯片、搞高科技。人少、老龄化、脑力流失,这三条合起来,基本堵死了未来的出路。
有人说不用太悲观,俄罗斯毕竟还有核武器,有常任理事国席位,天然气储量又占世界37%。这些确实硬实力。问题是,这些“老本”能保多久?核武器能吓人,却不能让孩子出生。天然气能换钱,却留不住科学家。等资源红利吃干抹净,靠什么维持大国架势?
关键矛盾就摆在这里。一个人口小国在扛着一个地理大国的担子。短期能靠武器、靠能源硬撑,但长远看,守土需要人,发展需要脑子。两样都短缺,大国身份迟早就要缩水。
更微妙的,是这种衰退让边境的神经越来越敏感。防线薄,经济弱,社会还老龄化,这意味着防不住、守不稳。俄政府也清楚,一旦远东空了,别人未必会乖乖坐那儿看你慢慢衰退。
问题恶化的速度,比他们预想的快。就拿铁路说,贝阿线是远东的生命线。可那条铁路现在的运速,连货都运不及时,还谈什么资源开发?四通八达的中国高速铁路就在几百公里外,那种对比,想不焦虑都难。
俄媒还说得挺直接:远东“人口坍塌”是国家安全问题。前几年还靠军区补贴拉人驻扎,现在连军人家属都想调回莫斯科。士兵守着冻土,物价高、生活苦,连学校和医院都找不到人。再这么耗,光靠爱国口号留不住队伍。
回看这一连串数字,没一个是虚的。苏联当年2.8亿人,是打出来的底气;2024年少到1.43亿,是削掉的根基。过去的“世界两极”,变成了如今“一个撑着十个”的局面。
但俄国人有俄国人的倔劲儿,他们还信坚硬的土地会保佑自己。也许有几分宿命,也许还有一点盲目乐观。可数字不会说谎。60万人自然减少不是小数,1.37的生育率不是意外。再这么滑下去,就算核武库再满,也只能证明曾经的强大,而不是今天的力量。
远东那片冻得发白的土地上,数得清的灯火,数不清的空屋。俄罗斯的问题,不在天寒地冻,也不在外国围堵,而在自己的“人”越来越少。
地太大,人太少,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