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级市,吊打日本
2024 年,全球造船完工量 8186 万载重吨,中国占 56.7%。
江苏的“造船一哥”,是泰州下面的靖江市。靖江这个县级市,2024 年造船完工量 906.9 万载重吨,新接订单 2286.9 万载重吨,手持订单 4242 万载重吨,承包了中国五分之一、全球十分之一的造船订单。
曾经的造船强国日本,2024 年全国订单量不过 4032 万载重吨,被靖江一个县级市按着摩擦。
造船业的“大迁徙”
(一)美国的“高光时刻”
现代造船业的初代霸主是美国。一战时,美国造船业就大发战争财。二战时,更是达到巅峰。1943 年,美国造船产量高达 1920 万吨,占全球产能的 72%,平均每天下水三艘军舰。美国海军光航空母舰就服役了 15 艘,各型战舰数以百计。
美国为啥这么牛?造船业是资本、劳动力、技术密集型产业,美国当时全占了。战争让美国船厂订单爆满,劳动力从 4000 人扩编到 10 万人,技术更是领先全球。但二战后,美国造船业开始“躺平”,靠五角大楼订单过日子,民用造船份额跌到不足 3%。
(二)欧洲和日本的崛起
二战后,欧洲造船业迅速补位。朝鲜战争爆发,日本造船业也加速发展。但欧洲的好日子不长,冷战爆发,美苏拆解英法殖民体系,英国造船业一落千丈。从 1960 年代开始,全球造船业只剩欧洲和日本两个玩家。
(三)韩国的“弯道超车”
1970 年代,韩国造船业强势崛起。韩国劳动力廉价,资本靠政府补贴,唯独技术不行。于是,韩国和欧洲船厂“结盟”,联手对抗日本。再加上日元升值、韩元贬值,韩国造船业一路狂飙,到 1980 年代中期,已和日本、欧洲三分天下。
中国造船的“逆袭之路”
(一)中国造船的“三大战役”
中国进入全球造船市场是在 1970 年代末。当时,中国面临三大对手:欧洲、日本、韩国。中国造船业要想在全球市场立足,必须在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三个层面碾压对手。
劳动力方面,中国有优势。但资本和技术差距巨大。1978 年,日本专家考察中国船厂后表示:“中国造船水平至少落后世界 25 年。”中国造船业怎么追赶?
第一步,学习国际规范。中国船厂开始对标国际主流标准,和日本船厂“结对子”学习。1987 年,大连造船厂交付挪威油轮,质量过硬,赢得后续订单。1995 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1999 年,大连造船厂建造 30 万吨超大型油轮,进入高端领域。
第二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1999 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拆分成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同时,民营资本大规模进入造船业,江苏、山东等地出现大量民营造船厂。市场竞争让中国造船业效率大幅提升。
第三步,技术升级。中国造船业开始攻关高附加值船型。2008 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造船大国;2010 年,中国登顶世界第一。
(二)靖江的“封神之路”
在中国造船业崛起的同时,江苏内部也在上演一场“造船大战”。靖江凭借两个“百战老兵”——新时代造船和扬子江船业,笑到了最后。
靖江的长江沿岸,如今已被造船厂和配套企业覆盖。靖江不仅有全球 top10 的船厂,还有完整的船舶生产供应链。2024 年,江苏南通下水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上海沪东船厂开建世界最大的 LNG 运输船。中国造船业,已从“大而不强”走向全球霸主。
中国造船,未来可期
#AIGC热点大赛#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从“大而不强”到全球霸主,中国造船业靠的是学习、竞争和技术升级。靖江的“封神之路”,更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一个生动注脚。
如今,中国造船业已站在全球之巅。未来,随着新的周期到来,中国造船业将继续引领全球。中国造船,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