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息县淮河生态廊道项目陷地租纠纷 739亩楸树遭砍引争议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孙庙乡月儿湾村一处淮河生态廊道项目用地近日引发关注。据承包方河南亿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因县财政连续6年未按约定支付土地租金,导致承包种植的412亩(高某某)、327亩(王某某)两处楸树被迫砍伐,改种庄稼。事件涉及政府文件执行、合同履约及生态保护等多重问题,目前双方对损失赔偿仍未达成一致。
政策承诺与地租拖欠矛盾
2018年,息县政府出台《淮河生态廊道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息政办〔2018〕91号),明确项目用地租金由县财政按每亩600元/年标准全额拨付给出租地农民。文件显示,孙庙乡月儿湾村土地被纳入生态廊道规划,由河南亿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筑农业”)、王某某承包种植楸树,租期10年(2018年12月至2028年12月)。
然而,亿筑农业负责人与王某某表示,截至2025年,县财政仅支付了首年地租,后续6年租金一直拖欠。承包方提供的通话录音显示,老百姓曾多次向乡、县两级政府讨要地租,但问题至今未获解决。2021年5月,孙庙乡政府与承包方签订协议约定:“因县财政拖欠地租导致毁林,乡政府需加倍赔偿损失。”但这一条款在后续纠纷中未得到履行。
评估结果未公开 赔偿僵局持续
2025年2月,息县孙庙乡政府委托郑州三方豫华评估公司对毁林损失进行评估。据郑州三方豫华评估公司对73棵树木抽查测算,被砍伐的楸树平均胸径达15.19公分,树龄7年。但承包方称,评估完成后数月,政府未公开结果,也未提出具体赔偿方案。现场视频显示,部分未被砍伐的树木留有斧凿痕迹,护林员多次将砍树者扭送孙庙乡派出所,息县森林公安局,但仅作简单罚款后便放人。土地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饭碗,六年没得到地租,因“生活所迫”无奈砍伐树木种植庄稼。
息县林业局信访回复函证实,该项目符合生态建设标准。对于拖欠地租导致的毁林原因,县政府未在材料中作出说明。2024年1月在息县县委管书记接访时曾当面陈述案情,但后续无实质性进展。承包方亿筑农业与王某某曾多次致信县委书记管某某要求解决赔偿问题,但至今未获任何实质性进展。
生态保护与民生诉求如何平衡
淮河生态廊道是河南省重点生态工程,旨在修复沿河植被。然而,息县孙庙乡月儿湾村事件暴露出政策执行中的资金保障问题。法律界人士指出,政府文件与合同均具法律效力,若因财政问题导致违约,需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目前,承包方已通过多种渠道反映诉求,已向国家信访局多次提交材料、准备向河南省纪委监委,中央纪委监委提交材料,已请求中央巡视组对息县政府拖欠地租及毁林赔偿问题进行全面调查,责令其公开评估结果并全额赔偿承包方经济损失;同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失职渎职行为,并督促息县政府切实履行承诺,保障民众合法权益。”我们有什么过错遭受如此重大的经济损失,谁能帮我们主持公道申张正义” 。
免责声明: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