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破局?中企在非洲频繁受创,中国要不要持剑经商
2025年8月,马里大使馆的紧急撤离令刺破夜空:“全体停工停产,立即撤往首都! ”
恐怖组织“JNIM”的机枪扫射下,中国金矿设备化为焦铁,同胞被绑入荒漠;尼日尔军政府一声令下,中石油22年60亿美元投资遭查封,高管被驱逐。
赞比亚铜矿带,暴徒精准伏击中企班车,子弹穿透中国员工胸膛……短短半年,非洲大陆上,中企从“掘金者”沦为“提款机”。
传统安保在枪口下形同虚设,一个残酷问题炸响:中国是否该亮出“剑锋”,为海外生命与财富护航?
极端组织“JNIM”在马里疯狂扩张,2025年5月突袭两座中国金矿,绑走矿工焚烧设备;7月,水泥厂与锡卡索矿场连环遇袭,绑匪索要赎金时公然夹带政治条件。
他们不再遮掩:“中国人就是移动的钞票! ”
尼日尔军政府上台后,以“资源主权”为名强征税收:逼中石油将原油分成比例从15%提至30%,本地高管占比硬拉至40%,最后直接驱逐中方、查封资产。
22年苦心经营的油田、炼厂、输油管道,沦为地缘博弈的祭品。
同样的剧本在刚果(金)、津巴布韦反复上演,环保罚单、强制股权转让,都是合法外衣下的抢劫。
赞比亚黑帮与地方警力勾结,专盯中企工资发放日动手。 2025年3月,谦比希废品回收厂遭血洗,暴徒持枪抵近射击,1死1伤。
半年前同地矿企5名中国人遇袭,凶徒至今逍遥。 绑匪逻辑赤裸:“要钱又要命,中国人最值钱! ”
马里政府军被北部叛军拖垮,无力护卫矿区;私营安保公司的步枪在恐怖分子装甲车和火箭筒前如同玩具。
撤侨飞机呼啸升空,留在地上的同胞只剩绝望:“谁给我们最后一道防线? ”
马里年产黄金36吨,占全球供应链关键一环;尼日尔油田贡献该国10%的GDP,却因军政府勒索濒临停产。
数万中国员工安危与千亿资产悬于一线,被动防御等于坐视血本无归。
中国在吉布提建有保障基地,2024年解放军西非投送演练已展示快速反应能力。
联合国框架下,“外交保护权”赋予出兵护侨合法性。
俄罗斯瓦格纳部队驻扎尼日尔后,军政府对其资产秋毫无犯,剑锋未出鞘,豺狼已退避。
马里乱局根植于殖民伤痕、部落矛盾与宗教极端主义,外国军靴踏入,极易被渲染为“新殖民工具”,刺激袭击升级。
尼日尔军政府驱逐中企后,街头立刻刷满“中国人=新吸血鬼”的标语,民意已成火药桶。
中国长期以平等合作赢得非洲信任,若转向武力护矿,可能引发非洲国家集体警惕。
贝宁、加纳等友邦已质疑:“中国是否要变成下一个法国? ”外交基石一旦松动,三十年经营或将功亏一篑。
海外驻军年耗资数以亿计,马里地形复杂如迷宫,恐袭分散如野火,建立防护网堪比大海捞针。
紧迫的是马里政府已下令9月底前“全面暂停”采金业,政策风险叠加军事投入,可能雪上加霜。
外派“以精换多”淘汰低技能人员,轮换懂外语、经安全培训的精锐,遇险时自救能力倍增。
赞比亚惨案中,未设防弹玻璃的办公室成了夺命陷阱,血的教训证明:安保投入不是成本,是生命保险。
中企在几内亚用国际仲裁追回12亿美元,尼日尔事件中,中石油正援引《能源宪章条约》索赔。
新合同增设“政权更迭风险条款”,违约自动触发天价赔偿。
狠一招是联动制裁:若联合贝宁关闭输油管道,尼日尔原油将烂在沙漠。
无人机巡矿、热成像夜监控、卫星预警系统,让恐袭无处遁形。
中石油曾在尼日尔打井修路却收效甚微,问题在于“零敲碎打”。
成功案例是坦桑尼亚中资矿企:将3%收益定向投入乡村诊所,雇部落长老子女任经理,袭击事件归零。
尼日尔事件暴露单打独斗之危,俄企引入瓦格纳后,中企成唯一软柿子。
破局之道是主动联姻:在铀矿开发中拉俄企、印企入伙,政治风险被多方分摊。
投资布局上“鸡蛋分篮”:优先选择贝宁、加纳等稳定国家,利用西非共同体跨境产业链,让绑架者无从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