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火纷飞:乌靠外援抗衡,德却成冲突最大牺牲者》
俄乌冲突这场大戏,就像一部剧情跌宕起伏的连续剧,每天都有新剧情上演。这不,最近又有了新变化,乌克兰得到外援后拒绝割地求和,普京却没听进中国的劝告,依旧在冲突的漩涡里打转,而德国竟成了这场冲突中最大的牺牲国。
美国那可是“大方”得很,宣布再给乌克兰32亿美元军援,里面有100辆“斯特赖克”装甲车、50辆“布拉德利”步战车,还有2000发“海玛斯”火箭弹。欧盟也不甘落后,要在年底前给乌克兰100万发炮弹,现在已经运过去65万发,堆在利沃夫的仓库里。德国也一改之前磨磨蹭蹭的态度,直接把3个连的“豹2A6”拉到前线,这120毫米滑膛炮,据说能打穿俄罗斯T - 72B3的装甲,乌克兰士兵还在德国训练了三个月呢。泽连斯基去前线视察的时候,爬进坦克里拍了段视频,举着炮弹喊“感谢德国兄弟,去收复失地”,这视频在油管上一天就破了500万播放量,那气势,杠杠的。
不过呢,这外援看着多,其实有不少“水分”。美国那32亿里,有20亿是“库存旧货”,就像2003年伊拉克战争剩下的“斯特赖克”装甲车,故障问题一大堆,乌克兰还得自己花钱修。欧盟的100万发炮弹,有一半是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仓库里翻出来的“过期弹”,打出去能不能炸响都难说。德国给的“豹2”里还有10辆是“教学用坦克”,炮塔能不能转都还不确定,说不定就是来凑数的。但即便如此,乌克兰最近在哈尔科夫方向,靠着这些外援搞了次突袭,一下子收复了30多个村庄,也算是小有成绩。
乌克兰这边喊得凶,俄罗斯那边也没闲着。普京在国防会议上放话:“西方给多少武器都没用,特别军事行动目标必须实现!”表面说是“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实际上就是想保住克里米亚和顿巴斯那几块地。中国劝和促谈说了好多次,可普京就是不听劝,这里面有三个原因。
俄罗斯打了快两年,阵亡士兵超过20万(这是西方估算的,俄罗斯没公开),要是现在撤军,普京在国内可就没法交代了。而且俄罗斯今年通过管道给欧洲输气少了60%,但靠着卖高价石油,外汇储备反而多了150亿美元。印度、土耳其这些国家还偷偷买俄罗斯的打折原油,一转手卖给欧洲,赚得盆满钵满,只要能源还能卖,仗就能接着打。俄罗斯防长绍伊古也说了:“要是退了,北约就得把导弹架到基辅,离莫斯科就剩500公里了。”北约东扩都扩到俄罗斯家门口了,普京觉得再退就没活路了。不过最近他也放话“可以和所有愿意谈的人谈判”,还让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传话,说“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看来俄罗斯也想找个台阶下,就是还没找到合适的时机。
要说这场冲突里最亏的,那还得是德国。能源方面,德国以前55%的天然气靠俄罗斯,现在得从美国买,价格贵了3倍,一年多花了300亿欧元。巴斯夫这些大化工企业,因为天然气太贵,把工厂都搬到了中国和美国,一下丢了5万个工作岗位。难民问题也让德国头疼,接收了100多万乌克兰难民,政府每个月得给每人发354欧元补助,一年就是42亿欧元。百姓怨声载道,极右翼政党支持率涨到了22%,默克尔当年的“欢迎文化”成了笑话。工业竞争力也下降了,德国今年汽车出口量下降12%,因为缺俄罗斯的钯金(造汽车芯片用的),宝马、奔驰的工厂都停工了。反观中国,比亚迪在欧洲的销量涨了150%,直接把德国车企逼进了死角。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最近出来说“当年不该让俄罗斯修北溪管道”,可现在北溪管道被炸了(到底谁炸的至今没说法),德国想回头都难。德国媒体算过账,这场仗打下来,德国至少损失了1000亿欧元,相当于全国半年的军费总和,这可真是亏大了。
打仗就要花钱,乌克兰靠借钱打仗,外债已经涨到了GDP的90%;俄罗斯卖能源赚的钱,还不够军费开支的一半;欧洲国家百姓上街抗议的越来越多。说到底,打仗没有赢家,泽连斯基想靠外援收复失地,普京想靠硬扛保住面子,西方想靠战争发横财,但最后买单的都是普通百姓。中国劝和促谈,不是偏袒谁,而是真心希望别再死人了,毕竟每一个阵亡士兵的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这场冲突到底啥时候能结束,还得看各方能不能早点醒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