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重庆谈判,毛主席说话不多,但只要毛主席声音出现,屋内立即安静

发布日期:2025-07-10 16:38    点击次数:51

【前言】

重庆谈判那会儿,谈判桌上就像是一场没动手的较量。毛主席坐在那里,跟山一样稳当,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把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得稀巴烂。谈判桌外,毛主席还热情地见了好多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给他们讲共产党的想法,让人们心里头燃起了一股新的盼头......

【谈判桌上,只要毛主席开口,双方人员马上安静】

1945年8月28号那天,毛主席他们一行人坐着飞机到了重庆,这就意味着一场全世界都盯着看的谈判马上就要开始了。

到重庆那天夜里,毛主席临时在蒋介石的林园住处安顿了下来。

8月29日,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毛主席就早早起了床。他洗漱好以后,到院子里散步,没想到蒋介石也在那儿溜达呢。

接着,毛主席对着蒋介石喊了一声:“老蒋啊。”

蒋介石压根儿没想到毛主席会喊他,眼里掠过一丝诧异,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乐呵呵地说:“润之兄,你咋不多躺会儿呢?我听说你有晚上忙活、白天歇息的习惯啊?”

毛主席笑着回应道:“俗话说,头三十年觉睡不够,后三十年睡不着喽!委员长,您是不是也有这感觉?”蒋介石模糊不清地应着:“嗯,嗯,对。那,润之先生,咱坐下来聊聊吧。”

两个人站的地方恰巧摆着两个石头凳子,于是毛主席和蒋介石便各自坐在了一个石头凳子的边上,就这样,重庆谈判正式开始了。

8月29号那天,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还有蒋介石、张治中、张群、王世杰、邵力子等一干人,都聚在了蒋介石的林园家里。谈判的大幕,随着钟声的响起,正式拉开了。

对共产党而言,这张谈判的桌子,是双方一起商量怎么达到和平的地方。但对国民党来说,这张谈判桌,无非是他们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打内战的时间,而玩的一个花招。

从8月29号一直到9月2号,这整整五天里,国共两边针对一些原则上的大事,展开了特别激烈的讨论,场面前所未有。

谈判时,国民党装模作样,好像真的很想谈一样,说了一堆漂亮话,还特意提到他们会好好听中共的意见。但其实,这都是他们糊弄人,连自己也骗的一套。

谈判刚开场,国民党那边就声称:“咱们中国哪有什么内战这回事。”对于国民党这种明知故犯,完全不顾实际情况的做法,毛主席沉着冷静地回击:“硬说中国没内战,这不是骗人嘛。”

讲到这儿,毛主席明确指出了抗日战争打响后,国民党一直执行的那套反共手段,就是想把共产党彻底消灭掉,他还列举了好多确凿的证据。看着这些板上钉钉的事儿,国民党那边的代表顿时哑口无言,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

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时候,毛主席白天会在桂园忙着处理公务,跟各方来的朋友见面聊天,等到了晚上,他就会回到红岩村的办公室去睡个安稳觉。

九月初的时候,毛主席在桂园跟党内的王昆仑、屈武,还有挺有名的文人侯外庐他们见了个面。这次见面挺开心的,毛主席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眼睛直接看着王昆仑,很自然地就说:“你们可都是幕后的英雄啊!”

王昆仑一脸愁容地说:“这次去谈判,感觉前路不好走,可能效果不咋地。”

毛主席笑着,还是那般幽默地讲:“国共两党谈判,就好比两个人谈恋爱,迟早得谈到结婚的事儿。现在咱们共产党这边很有诚意,那事儿就已经成功了大半。大家再一块儿使使劲儿,互相帮衬一把,国共两党肯定能走到一块儿。”

侯外庐满脸愁容地望着毛主席,说道:“我就怕这事是单方面的热情。国民党现在就像是病得很重、没法救的老人,而共产党呢,就像是个年轻漂亮、活力四射的姑娘。这样的两个人要想走到一起,怕是指望不大了。”

毛主席笑着打趣道:“那老头儿把胡子刮一刮,脸洗干净点儿,不就齐活了吗?”这话一出,屋里的人都乐呵起来。在座的人心里都清楚,毛主席这是在说国民党自己还有一堆烂摊子没收拾呢。

王昆仑沉吟片刻,感叹道:“哪怕是成了家,恐怕也逃不掉悲剧的命运啊!”

毛主席看起来很有风度,但脸色猛地一沉,说:“现在蒋介石一边搞内战,一边又假惺惺地要和平谈判,跟牛魔王一样,一会儿装成正人君子。咱们也得随机应变。”

侯外庐立马接茬道:“《红楼梦》里头有副对联,说的是‘假作真时真亦成假,无为之处有亦变无',这不就是讲事儿总爱往反方向跑嘛!”

毛主席讲过:“咱们追求的就是‘和平民主'这四个字,跟蒋介石那套完全唱反调。他要愿意聊,我就陪着聊;他要动手,我也不含糊;他要是一边谈一边打,那我就边打边跟他谈。反正啊,我是从延安来的客人,主人怎么方便我怎么来!”

毛主席的意思是,跟对手过招时,咱们得顺着对方的想法来,对方出什么招咱们就破什么招,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处于下风。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王昆仑瞬间明白了许多,他直接感叹道:“这话真是让人恍然大悟,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

为了让谈判尽快聚焦到解决实质问题上来,毛主席提出了八条纲领性的看法,详尽阐述了中共最核心的政治立场。

9月2号那天,我们把大方向的问题都聊完了,接着两边就开始着手处理实际的业务谈判了。

9月3号那天,共产党根据毛主席提的8条建议,搞了个全面又细致的谈判方案,一共有11条,然后周恩来和王若飞就亲自把这些方案送到了国民党代表那里,接着再由他们转交给蒋介石。

在这个方案里,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大家要一起努力,目标是“和平建设国家”。

同时,为了抓住推进和平的契机,中共采取了两个灵活措施:第一,因为国民党不同意成立联合政府,中共就决定先不提这个建议了;第二,还是保留了蒋介石的最高指挥权。

共产党的协商方案清晰指出,两边达成共识的根基在于“通过和平手段建设国家”。他们所展现的两个“让步”也是光明磊落的,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对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真挚意愿。

不过,国民党那边搞的谈判纯粹是走过场,他们压根就没想明白要通过谈判得到啥结果,之前既没琢磨过谈判要聊些啥、咋聊,也拿不出个像样的谈判方案,反而对共产党的谈判方案挑三拣四。

9月4号那天,谈判的氛围开始变得紧绷绷的,感觉双方都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了。

早上,周恩来和张治中聚在桂园,新一天的较量就这么开始了。到了下午,毛主席和蒋介石在国民党军委会碰头,两人你来我往,斗得不可开交。到了晚上,中山西路德安里101号那栋楼的会议室灯光亮堂堂的,周恩来、王若飞、张治中还有邵力子等人都聚在这儿,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和争论。

忙了一整天,我方人员在谈判桌上都快累趴下了,但结果还是没啥实质性突破。

9月8号那天,谈判又重新启动了。这回,周恩来展现出了一种特别强硬的态度。他这么一“施压”,国民党那边的代表就不好再躲躲闪闪、说话模棱两可了。

在共产党代表好几双眼睛的盯着下,国民党老前辈张群有点尴尬地掏出了已经写好的《回应中共九月三日提案的方案》。

这个回应意味着,在中共的坚决反对之下,还有那么多渴望和平的同胞们大声呼吁,国民党只能接受和平建国的提议,没有别的路可走。谈到这一步,中共在谈判桌上算是有了点收获,算是赢下了谈判的第一阶段。

9月10号那天,谈判的氛围变得越来越剑拔弩张。大家意见不合的地方,主要就是围绕中共带领的、在战火硝烟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军队,还有中共费了好大劲才建立起来的解放区。

国民党心思不正,他们硬是不承认中共手握一支规模庞大、意志坚定、满腔热血的军队,也不肯承认中共管辖着广阔无垠的解放区。可他们却出尔反尔,硬要中共缩减军队人数,最多只允许中共保留12个师。

中国共产党坚决不退让,也不回避问题,毛主席表明了清晰立场:“老百姓手里的武装力量,哪怕只是一杆枪、一颗子弹,都得留住,绝不能拱手让人。”

周恩来和王若飞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接下来的谈判里头,他们用恰当的话语,坚定的口气,以及既不低头也不高傲的态度,跟国民党代表“杠上”了。他们从天亮辩到天黑,又从天黑辩到天亮。

有些国民党的人心里明白自己理亏,干脆就露出那副狡猾又霸道的样子,对我们又是威胁又是诱惑,把桌子拍得震天响,还放出狠话来吓人。可中共的代表们压根儿没被吓倒。

不管谈判的路子有多曲折,不管眼前的难关有多大,毛主席总是面带和煦,神情亲近,仿佛任何难题都挡不住他。

每次谈判一开始,毛主席身边的两位副官,蒋泽民和陈龙,就会乖乖地站在门外等着。他俩心里都挺着急,不知道里面具体是个啥情况。

屋里头的聊天声隔三差五就飘出来,蒋泽民和陈龙有时听得一清二楚,有时又感觉糊里糊涂的,听不真切。

大家记得,毛主席平时话不多,但一说话就能镇住所有人。他一开口,整个屋子立马就安静了,连那些之前蹦跶得欢、嚣张得很的国民党代表也老实了,乖乖坐着,不敢再吭声。

每次谈完事情,毛主席就会撩开门帘往外走,这时他总会瞅瞅站在门口的蒋泽民和陈龙,给他们一个微笑。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笑脸,把大伙儿心里的忐忑都给消除了。

瞅着毛主席那笃定的眼神,蒋泽民和陈龙心里头全明白了,啥事儿都逃不过毛主席的法眼。一见毛主席笑起来,蒋泽民和陈龙就好像瞅见了明媚的阳光,照亮了前方的路。

有一天,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他们,跟白崇禧、王世杰、吴铁城这些人,来来回回谈了好几轮。蒋泽民就在门外面候着,里头那争吵声一阵接一阵往他耳朵里钻,里面的争论有多激烈,可想而知。

吴铁城扯着嗓子大喊:“只要你们肯把军队交出来,啥官职都能让你们坐上。”

王若飞一听,心里头的火腾地就上来了,他大声回击道:“咱共产党压根儿就不稀罕那些官职,只要国民党能把军队还给老百姓,就连国民党政府主席的位置,你们自个儿拿去坐便是。”

这时,毛主席平静地讲:“别争了,咱们下回再商量。”他这么一说,屋里的喧闹声立马就安静了下来。

一提到吴铁城说的那话,大伙儿都火冒三丈。他那一番言论,明摆着就是国民党想要霸占咱老百姓的军队和解放区的坏心思。这心思,又狠又怪,简直到了没法再离谱的地步。

谈判搞完后,毛主席、周恩来还有王若飞在红岩村那地方聊起了谈判的事儿,一起商量下一步咋办。王若飞心里头那个气啊,喘着粗气就说:“国民党那帮代表,真是太不像话了,简直耍无赖嘛!咱得跟他们硬碰硬!他们咋攻击咱,咱就咋反击,他们要吵,咱也跟着吵,跟他们对着干到底!”

周恩来微微一笑,像是在思考着什么,然后说:“咱们得针锋相对,这点没错。但要是他们开始耍无赖,不讲道理,咱们可不能跟他们一般见识,还是得讲理。不管他们怎么吵怎么闹,咱们心里得有个准儿,得沉得住气,千万别上了他们的当,发了火。”

毛主席朝周恩来投去了十分赞许的一瞥。

由于国民党仍坚持他们的阴谋,到了9月21日,谈判就走进了死胡同,一点进展都没有。

蒋介石摆出一副无赖样,反过来咬一口,硬说谈判停摆是中共的错。他暗地里使眼色,让那些国民党的文人用笔乱写,说中共跑到重庆是为了占地盘、抢权力的。没多久,整个重庆都轰动了,谣言传得到处都是,还有的人无中生有,造谣说谈判已经彻底崩了。

在重庆,蒋介石想尽办法,通过各种舆论手段给自己造势,耍了不少心眼;而在重庆之外,他也没闲着,直接给阎锡山下了道命令,让阎锡山去攻打上党解放区。

他一声令下,上党解放区立刻战火纷飞。蒋介石打算在战场上赢一把,好给中共来点军事上的压力,想在谈判时能占点上风。说到底,他就是想让中共把军队拱手相让。

美国那边的代表赫尔利,瞧着谈判的风向开始对蒋介石不利,心里头那个急啊,气呼呼地就对中共一顿数落。他还放出话来说要回美国,想用这招儿让中共低头。

一把把利剑的光芒划破天际,一波波巨浪狠狠拍打过来,谈判桌上的气氛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四周都是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的紧张感。

碰到这乱糟糟的场面,还有赫尔利的恐吓,毛主席从容不迫,干脆利落地说了一句:“咱们中国人的事儿,得咱们中国人自己做主。”

9月20号那天,为了让内战能推迟点爆发,不让局势变得太糟糕,毛主席想得挺长远,他明确说了:“只要不影响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咱们可以稍微退让点,拿这些小让步去换大家期盼的和平与民主。”

所以,我们这边就决定让一步。那时候,共产党有120万的军队,他们答应缩编到48个师。国民党那边呢,有263个师,这样一来,共产党的军队就比国民党少多了。

共产党的让步,使得国民党对他们的那些指责自己就不站得住脚了。广大民众心里都清楚得很,一直是蒋介石在捣乱,不让谈判好好进行。

多亏了毛主席的出色领导,还有中共代表团成员们不辞辛劳,连天加夜地与敌人周旋,咱们在谈判的第二个阶段赢得了胜利。

但是,这并不算真的赢了,因为后面还有更多的难关等着。这场谈判谁才是赢家?最终还得在战场上比划比划才知道。

看向战场那边,咱们的人在战场上玩命地顶着,一点喘息的空儿都不给敌人留。

在去重庆之前,毛主席特别认真地吩咐说:

我们离开后,要是国民党军队找上门来挑衅,那就得狠狠教训他们一顿,让他们尝到苦头,这样谈判才能稳当。要是蒋介石胆敢把我们给抓了,别慌张,直接宣布进行土地改革,跟他们对着干到底。

那时候,毛主席对即将展开的谈判,心里头盘算得清清楚楚,既琢磨着谈判会怎么走,也琢磨着最后能得个啥结果。他还特地为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提前做了打算。

为了咱们民族的团结,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他们还有好些同志,都拿出了那种不怕死、心里全装着大伙儿的决心和胆量。听说中共的代表团要去重庆那个危险重重的地儿,党内的好多同志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啊,啥都有。

去重庆前,毛主席特地叫来了刘邓到延安,一块儿商量打仗的法子。没过几天,刘邓就急急忙忙回了赤岸的老窝,按照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把晋冀鲁豫那边的战斗计划得妥妥当当的。他们还告诉所有战士,别被敌人的甜言蜜语给骗了,也别怕敌人的吓唬,得拿起枪,毫不犹豫地往前冲,去打仗。

之后,事情的走向和中央之前的预料相吻合。就在谈判还在火热进行的时候,国民党那边突然挑起了“上党战役”。

遇到敌人猛烈攻打,刘邓他们早有防备,迅速搞出了个打仗的计划,然后交给毛主席看。毛主席在重庆那边,很快就点头通过了他们的计划。

后来,刘邓带着咱们队伍顶住了敌人疯狂的冲锋。到了10月2号那天,咱们在上党战役中赢了。国民党想通过战场上赢一把来扭转谈判局面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了。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把他揍狠了,他就乖了。”

10月9号那天,蒋介石和宋美龄请毛主席他们吃饭。饭局结束后,蒋介石又一次提出来,想让中共放弃军队和解放区,毛主席直接回绝了他:“这事儿,没门儿。”

43天的较量里,重庆的谈判桌上,国民党一点好处没落着,反倒赔了不少;上党战役中,他们被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在老百姓眼里,国民党的那些下作手段,引来了铺天盖地的指责,人心、民意全给丢光了。

1945年10月10号那天,国共两边正式达成了《双十协议》。

但后来实际情况证明,《双十协定》的达成,并没能让内战避免。这样一来,重庆谈判到底有啥意义呢?签这个《双十协定》又有啥用呢?

针对这两个事儿,毛主席用他政治家独到的眼光给出了这样的说法:

蒋介石心里头想的是独揽大权,把共产党给除掉,但他要实现这想法,实际上碰到的难题可不少。这样一来,他也就不得不面对现实了。别人谈现实,咱们也跟着谈现实。别人拿现实来请我们,咱们就拿现实去跟他们商量事儿。签了《双十协定》后,咱们的任务就是守着这协定,让国民党说到做到,继续争取和平日子。他们要是动手,咱就把他们打个落花流水。事情就这么简单,他们来挑衅,咱们把他们收拾了,他们就老实了。收拾一点,老实一点;收拾得多,更老实;全给收拾了,那就彻底老实了。

【谈判桌下,毛主席用他的胸襟和气度,征服了各界人士的心】

在重庆和谈的时候,毛主席常会在谈判的空档时间里,抽空见见各行各业的人,跟大伙聊聊共产党的态度和看法,把党的观点告诉大家。

毛主席以真挚的情感和平白的言辞,讲述了他对国内情况和民族前途的深入思考。大家从中体会到了这位中共领导人深远的智慧、出色的洞察力以及对民族深深的情感,这让大家对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满怀希望。

在重庆,毛主席跟柳亚子、张澜、黄炎培、沈钧儒、谭平山等几位见了个面。跟他们聊完天后,大家都觉得毛主席这位中共的头儿真是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特别有魅力,给他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9月23号那天,毛主席请了蒋匀田、李君他们几个到桂园聚会。到了9月24日早上10点钟,蒋匀田就准时到了。

那天,赫尔利准备从重庆出发返回自己的国家,毛主席特地赶到机场为他送行。等毛主席回到桂园的时候,已经超过了他们之前约好的见面时间几分钟。

见大伙儿都到场了,毛主席略带歉意地讲:“真是不好意思,我去机场跟回国的赫尔利大使道了个别,回来就晚了点儿。”他这话说得挺真诚,也挺低调,大家伙儿心里头一暖,都被他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给打动了。

聊着聊着,毛主席瞅见了蒋匀田身边跟着的人,忽然就开始模仿起特务来。他迈着步子,悄悄往前走,眼睛还不停地往四周瞅,把特务那股子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逗得大伙儿都憋不住乐出了声。

演出完毕后,毛主席迈开步子朝自己的座位走去,同时目光深沉地看向蒋匀田,好像在给他传递某种暗示。蒋匀田心里直犯嘀咕,觉得毛主席这眼神挺特别,可就是琢磨不出里面的意思。

晚上,蒋匀田一到家,脑子里就反复琢磨着白天经历的事儿,想搞个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琢磨来琢磨去,还是一头雾水。

之后,蒋匀田回想起那晚的事情说:“我回到家后,半夜里琢磨,毛先生为啥要把特务跟踪的事演得那么真,还特意提醒我得多留个心眼呢?”

1946年的某一天,章伯钧在和蒋匀田讨论事情的过程中,点到一个人的名字,直接告诉他:“那家伙是国民党派来混进你们党的间谍。”

章伯钧提及的那个人,恰好是去年毛主席和蒋匀田会面时,跟在蒋匀田身边的一位随从。这时,蒋匀田恍然大悟,原来毛主席那时候的举动是在暗示他这件事情。

毛主席本来可以假装啥也没看见,但他却偏偏用了那样一个特别的方法来给蒋匀田提个醒。蒋匀田体会到了毛主席对他的那份真诚,心里头特别感动。

在重庆和谈那会儿,毛主席不仅对各界有名望的人士敞开心扉,就是对于那些跟他意见不合的人,他也是真心实意地对待。

那时候,国民党那边派了好些宪兵来确保毛主席的安全。这些宪兵表面上说是保护毛主席,其实私下里是想盯着毛主席的一举一动。每次毛主席要见客人,那些宪兵就跟眼珠子瞪得圆圆的,到处瞅着,耳朵也竖得老高,生怕错过屋里的半点声响。

碰到那些心怀不轨的宪兵时,毛主席用他那颗仁慈的心,表现出了大度的风范。每次送客人到门口,要是碰到巡逻的宪兵,他都会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

瞧着毛主席那严肃庄重的气派,穿着简简单单的衣服,嘴里吐露着真挚的话语,这些宪兵们不由得联想到了他们誓死效忠的蒋介石和那些高傲自大的国民党大官。这一比啊,他们心里头啥滋味都有。

有个宪兵,他的名字叫邱宏泽。某天,等客人全都走光了,毛主席转身往屋里走,路过院子的时候,碰巧遇见了邱宏泽。

毛主席突然想找人聊聊天,就招呼邱宏泽过来,很亲切地问他:“你现在多大了啊?”

邱宏泽心里有点惊讶,赶紧回“我22岁了。”

毛主席仔细问了邱宏泽老家在哪儿,家里有几口人,还有上过几年学这些事儿,邱宏泽都老老实实回答了。快聊完的时候,毛主席用他那大手紧紧握住邱宏泽的手,很高兴地结束了聊天。

能跟毛主席这样的大人物聊上几句,邱宏泽觉得简直是太荣幸了。碰到宪兵队的同事们,他激动地讲:“国民党的那些大官,我见得多了,他们根本瞧不上咱们。我做梦都没想到,今天毛泽东竟然会跟我握手。”

1945年中秋那天,是大家伙儿都回家团圆的好日子。毛主席心里惦记着那些宪兵兄弟,就让人准备了月饼啊、好吃的啥的,打包好给他们送了过去。

看着中共领导那份厚重的心意,士兵们啃着月饼、品着酒,心里想着好久没见的家人,他们内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后记】

重庆和谈,彰显了毛主席身为领袖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在那时,毛主席告诫蒋匀田要友善对待宪兵,这反映出他作为领袖所拥有的宽广胸怀和仁慈之心......

推荐阅读资料:

《周恩来副官与毛主席保卫人员的往事回忆》这本书讲述的是那些跟随在周恩来身边,同时担任毛主席保卫工作的人员的亲身经历。他们曾是历史的见证者,用自己的双眼记录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作为周恩来的随从副官,他们不仅要负责周总理的日常生活起居,还要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周总理的安全。同时,他们也是毛主席身边不可或缺的保卫力量,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守护着国家领袖的安危。在他们的回忆中,既有那些紧张刺激的保卫任务,也有与周恩来总理相处时的温馨瞬间。他们讲述了周恩来总理的平易近人,以及对待工作的严谨认真。同时,也回忆起了与毛主席共同度过的难忘时光,感受到了领袖们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精神。这些回忆录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那些默默奉献、为国家安全付出努力的英雄们的致敬。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人物的风采。



上一篇:1975年,周总理火速召37岁的吴桂贤进京,并对她说:当个副总理吧
下一篇: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慈禧太后私底下问他:你比曾国藩厉害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