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察觉到危险,紧急下令:中国使馆100米内,设为红色警报
最近首尔明洞那边,闹得有点凶。
中国大使馆边上,老有人喊口号,骂骂咧咧的。
那些人是右翼团体,动不动就搞“反华集会”。
说什么“中国插手韩国选举”、“中资吞并韩国经济”,听着像真的一样。
可查来查去,没证据。
中国外交部早就说了,我们根本不会干这种事。
但他们不管,照喊不误。
这地方可是明洞啊。
游客最多的地方。
中国人来逛街、吃饭、买化妆品,本来高高兴兴的。
结果一出门就听见喇叭里吼“滚回中国”,谁受得了。
我朋友去年十一去首尔玩,就在明洞被吓到了。
她跟我说,本来在乐天百货前面拍照,突然一群人冲过来举牌子,嘴里全是脏话。
有个大妈直接指着她说“支那人别来消费”。
她当场就哭了,当天改签机票回北京。
她说,这不是旅游,是受罪。
商家也倒霉。
以前明洞的店员都会说几句中文,现在连招牌都懒得换中文了。
一家卖面膜的小店老板跟我讲,他三个月亏了快三千万韩元。
因为中国团全取消了,自由行的也不来了。
他说,“政治吵架,为什么砸我们的饭碗?”
舆论越闹越大。
警察终于坐不住了。
九月十号开始,明洞步行街不准搞这类集会了。
靠近使馆一百米内,一律禁止。
要是谁敢骂人、挑衅、动手,警察可以直接解散现场。
再犯,可能坐牢。
这跟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就是劝两句,现在是动真格的。
李在明在国务会议上发火了。
他说,“这叫什么言论自由?这是在破坏秩序。”
他还讲了一句狠的:“如果我在国外被人这样羞辱,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去那个国家。”
这话不是随便说的想告诉那些人,你们的行为,会让韩国失去朋友。
其实他早就不满了。
七月份他就说过,这种集会对韩国形象是伤害。
这次语气更重,说明政府真的急了。
毕竟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半导体材料要卖给中国,汽车零件也要靠中国市场消化。
你天天骂人家,人家不买你东西了,工厂就得停工。
我采访过一个仁川港口的货运司机。
他姓金,开了二十年卡车。
他说今年四月以后,发往中国的货柜少了快四成。
不是没订单,是中方客户怕惹麻烦,不敢合作。
他说,“我们在底层干活的人最惨,上面吵个不停,我们饭都没得吃。”
这些集会的根子,其实是大选时传出来的谣言。
说什么中国帮某个候选人拉票,还用网络水军操控舆论。
可查了半天,一点实锤都没有。
但有些人就爱信这个,越没证据越激动。
背后呢,有些政客在推波助澜。
用“反中”当工具,拉票、吸粉、上热搜。
问题是,这种玩法代价太大。
李在明现在想走一条中间路。
一边抱住美国大腿,毕竟安全靠美军;
一边拉住中国手,因为钱袋子在中国市场。
他的外交,说白了就是“两条腿走路”。
不能光听美国的,也不能得罪中国。
卢载宪被提名驻华大使,我觉得是个信号。
这个人懂中国,会中文,以前还在北京待过八年。
不像以前那种只会站队的官员。
派他去,说明李在明想认真谈事,不是做做样子。
但我认为,光靠换个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真正要改的是社会情绪。
韩国网上太多仇恨言论了,尤其是年轻人,被一些自媒体洗脑,觉得中国处处针对韩国。
可他们不知道,自己手机里的芯片,冰箱里的压缩机,都是靠着中国市场才卖韩关系能不能好起来,不看谁喊得响。
要看能不能一起做生意,一起办展览,一起拍电视剧。
文化通了,人心才能通。
经济绑在一起了,谁想拆都拆不开。
现在是个机会。
全球化退潮,大家都在选边站。
韩国要是聪明,就不该跳进对立坑里。
而是站在中间,当桥梁。
既能跟美国开会,也能跟中国谈生意。
这才是大国周边小国的活法。
否则,街头闹一阵,警察管一阵,风头过了又来一遍。
最后受伤的,永远是普通人。
我那个朋友到现在还不敢再去韩国。
她说,不是不喜欢那儿,是怕再被当成敌人。
可她明明只是个普通游客,就想吃顿烤肉,买点护肤品。
就这么点愿望,怎么就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