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1991年8月,叶利钦当众用手指着戈尔巴乔夫,逼他签署解散苏共的文件,随后带头鼓掌,戈尔巴乔夫只能报以苦笑

发布日期:2025-11-24 20:32    点击次数:159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记得点个关注哦!这样下次就不会迷路啦~创作需要动力,感谢大家的支持!

1991年8月23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会堂。

会场里的气氛很紧张,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席台上。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刚刚经历软禁归来,试图稳住局面。

突然,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从座位上站起,径直穿过会场,走上主席台。

他当着全世界的镜头,在戈尔巴乔夫面前站定,伸出了一根手指。

戈尔巴乔夫看着这个昔日的下属,又看看台下,脸上挤出了笑容。

01

1991年8月19日,天刚蒙蒙亮,莫斯科市民被一阵不同寻常的钢铁摩擦声吵醒了。

坦克,一支接一支的装甲车队,正沿着宽阔的大道开进市中心。

国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一改常态,开始循环播放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

声明的核心内容是:鉴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不佳,无法继续履行职务,国家权力移交给新成立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这份声明翻译过来,意思很明白:戈尔巴乔夫“被生病”了,大权旁落了。

此时,戈尔巴乔夫本人正在遥远的克里米亚福罗斯别墅“度假”。

他身边所有的通讯设备,包括那只著名的“核手提箱”的专线,全部被切断。

他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病人”。

02

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名单个个都是重量级人物。

副总统亚纳耶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

这几位,全都是戈尔巴乔夫一手提拔起来的高层,也是对他那套“新思维”改革最不满意的强硬派。

在他们看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经把国家带到了悬崖边上,再不踩刹车,整个联盟就要散架了。

他们的计划很简单:利用戈尔巴乔夫度假的机会,强行接管权力,把国家拉回到老路上去。

委员会马上下达一连串命令:莫斯科进入紧急状态,禁止一切集会游行,报纸必须接受审查才能出版。

坦克占领了电视台、广播大楼、中央邮局和各大桥梁。

整个莫斯科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一场巨大的风暴,看起来已经无法避免。

03

委员会的算盘打得很好:控制了总统,控制了首都,控制了媒体,这事儿基本就成了。

但他们没有算到一个关键变量——叶利钦。

叶利钦时任俄罗斯联邦的最高领导人。

他跟戈尔巴乔夫是老对手,但更看不上这帮搞“紧急状态”的强硬派。

消息传来时,叶利钦正在自己的别墅。

他没有像委员会预想的那样惊慌失措,或者躲藏起来。

他做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立刻返回莫斯科,直奔自己的“大本营”——俄罗斯联邦议会大厦,也就是俗称的“白宫”。

委员会当然也派了部队去抓他,克格勃的特种部队已经出发。

但叶利钦的车队硬是抢在封锁线形成之前,冲进了莫斯科,抵达了“白宫”。

他很清楚,一旦被抓住或者躲起来,他就输了。

他必须站出来,当那个公开叫板的人。

04

叶利钦一到“白宫”,立刻组织抵抗。

他签发了第一道总统令,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为非法组织,其所有命令在俄罗斯境内无效。

但这还不够,他还得让外面的市民和军队听到他的声音。

中午时分,叶利钦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

他不顾保镖的阻拦,径直走出了“白宫”大楼。

外面,就是委员会派来包围大楼的塔曼师坦克部队。

叶利钦直接爬上了一辆编号110的坦克炮塔。

这一幕,通过媒体传遍了各地。

他站在坦克上,手里拿着一份声明,对着周围越聚越多的市民和不知所措的士兵,高声发表演说。

他没有用复杂的词汇,只是用最直白的话告诉所有人:这是一场违宪的行动,呼吁所有俄罗斯公民和军队站出来,抵制政变者。

05

叶利钦的坦克演说,通过西方媒体的镜头,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莫斯科市民的勇气。

本来还在观望和恐慌的人们,开始自发地涌向“白宫”。

成千上万的人,有老人,有妇女,有学生,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白宫”周围筑起了一道道人墙。

他们还用公交车、卡车、施工的混凝土块,甚至是拆下来的无轨电车,设置了重重路障。

这让“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完全没有料到。

他们手里有枪,有坦克,有最精锐的“阿尔法”特种部队。

但他们没料到,老百姓真的敢站出来对抗。

更要命的是,军队开始动摇了。

奉命包围“白宫”的指挥官们,看着眼前成千上万的同胞,迟迟无法下达进攻的命令。

开枪?向谁开枪?

那辆被叶利钦站过的坦克,干脆调转了炮口,成了保卫“白宫”的第一道防线。

越来越多的士兵,开始拒绝执行命令,甚至公开倒戈。

06

委员会的强硬派们发现,局势完全失控了。

他们想用武力镇住局势,结果武力“哑火”了。

到了8月21日,仅仅过了三天,局势就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

军心彻底涣散,委员会内部也开始分崩离析。

这场声势浩大的行动,就这么草草收场了。

委员会成员有的自尽,有的被捕。

8月22日凌晨,戈尔巴乔夫乘坐飞机,从克里米亚返回了莫斯科。

当他走出机舱时,他以为自己还是那个劫后余生、掌控全局的苏联总统。

但他很快发现,来机场迎接他的人群中,叶利钦才是那个万众瞩目的“英雄”。

权力的天平,早在他“度假”的那三天里,已经彻底倾斜了。

8月23日,克里姆林宫大会堂座无虚席。

戈尔巴乔夫走上主席台,他试图重新掌控局势。但他话音未落,叶利钦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径直穿过会场,

大步走向了他。

07

叶利钦手里拿着一叠文件,根本没理会戈尔巴乔夫正在进行的发言。

他直接站到了戈尔巴乔夫的身边,几乎是抢过了话筒。

全场的摄像机和所有代表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一幕上。

叶利钦不是来听报告的,他是来宣布结果的。

他当众要求戈尔巴乔夫宣读一份文件。

戈尔巴乔夫显然没料到有这一出,他试图拒绝,他想维持自己作为总统的最后一点体面,他表示自己没有看过文件内容。

但叶利钦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用手指着文件,催促戈尔巴乔夫赶紧签字。

这不是商量,这是通牒。

戈尔巴乔夫在巨大的压力下,被迫接过了那份文件。

08

戈尔巴乔夫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宣读这份由叶利钦起草的命令。

这份命令,内容简单粗暴,措辞严厉。

核心内容就是:立即停止苏联共产党在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一切活动。

戈尔巴乔夫的声音带着颤抖,他作为苏共的总书记,正在亲口宣读了这份文件,事实上停止了该党在最大加盟共和国的活动。

念完之后,叶利钦还不罢休。

他拿过文件和笔,当众“指导”戈尔巴乔夫在上面签字。

这一刻,戈尔巴乔夫彻底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摆设。

他没有选择,或者说,从他被软禁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没有选择了。

他在文件的最后,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个动作,实际上宣告了苏共70多年统治的终结。

09

当戈尔巴乔夫签完字的那一刻,叶利钦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他转过身,面对全体代表,带头鼓起掌来。

会场上响起了一片掌声,这掌声不是为了庆祝,更像是在掩饰这一刻的沉重。

摄像机镜头切回到了戈尔巴乔夫的脸上。

他看着鼓掌的叶利钦,也挤出了一个笑容。

他亲手提拔了叶利钦,也亲手开启了改革,最后,又亲手签下了这份文件。

这场会议,成了一个清晰的分水岭。

苏联最核心的政治力量,被剥夺了在俄罗斯境内的合法性,整个国家的政治架构开始崩塌。

10

叶利钦在俄罗斯的这道法令,产生了连锁反应。

会后,各加盟共和国的代表们立刻意识到风向变了。

他们纷纷返回自己的国家,开始有样学样。

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一个个加盟共和国接连宣布苏共在本地为非法组织,查封其财产,解散其机构。

曾经那个庞大无比、深入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的组织,在短短几天之内,就这么分崩离析了。

失去了党的控制,整个国家的行政体系迅速瘫痪。

戈尔巴乔夫虽然还顶着“苏联总统”的头衔,但他领导的那个国家,实际上已经只剩下一个空壳子。

仅仅四个月后,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创作声明:本故事来源:【《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叶利钦自传》(如《我的自白》)、《苏联解体亲历记》(如杰克·F·马特洛克著)及1991年8月塔斯社、美联社等相关新闻报道】,本文依据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历史故事,有些部分可能会在历史细节进行了合理推演。凡涉及推测性内容,均基于同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和相关史料进行合理构建,部分细节进行了文学性渲染和合理推演,有部分为艺术加工,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或与本文并无关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上一篇:联邦快递可以往美国寄药吗(邮寄指南)
下一篇:抵押车外地出售是否需要解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