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介绍

百万炮弹备好,决战号角吹响,普京欲向中国说明

发布日期:2025-07-24 16:31    点击次数:52

据韩联社7月13日报道,朝鲜向俄罗斯提供了超过1200万枚152毫米口径的炮弹。至于为何这条消息最先由韩国媒体披露,这里先不作过多猜测。

最近,俄罗斯在前线增加了装备的配置,这些举动是否意味着俄乌之间的最终大战即将来临?

另一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处理俄乌问题上多次改变策略,但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这一过程中,他对普京表达了“非常不满”等言论。

就在7月14日,他在白宫发表强硬声明,表示如果俄罗斯和乌克兰在50天内无法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实施100%的关税,并对那些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施加额外关税。

一边是真实的炮火威胁,另一边是逐渐加码的贸易壁垒。

金正恩支持,特朗普出手,普京调动军队,乌克兰的战火仍未停息。

1200万发炮弹是否会点燃新一轮的冲突?普京是否准备好了要打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没人敢确定,但局势看起来已经到了一个非常紧张的关键点。

俄乌双方对峙:一方依赖盟友支持,另一方获得三十多个国家联合援助

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仍然很激烈,但是战场上的情况已经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2025年7月初,韩国新闻报道说,朝鲜已经向俄罗斯输送了超过1200万发炮弹。这些武器通过火车和港口运输,装在大约2.8万个集装箱里。根据目前俄乌战场每天使用的炮弹数量计算,这批炮弹足够支持至少5到6个月的连续高强度战斗,特别是在大规模战役中。

数据显示情况非常明确,信息可靠。朝鲜方面也表明立场:全力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这批弹药对于俄罗斯来说非常重要,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自从战争开始后,俄罗斯因为西方国家的武器禁运,炮弹供应变得紧张,特别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弹药的短缺成了继续推进的主要障碍。

朝鲜这次行动,就像帮俄罗斯补上了后勤链,让他们有了重新组织攻势的资本,甚至能发动大规模的战役。

除了直接支持的国家,白俄罗斯虽然不直接参战,但允许俄军借道和驻兵,也算是后勤盟友。伊朗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和武器部件,也是战争资源链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支持乌克兰的阵营要广泛得多。

以北约国家为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等国,都在直接提供武器或者资金上的帮助。

从2025年6月开始,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新的制裁。同时,他们启动了一个叫做“援乌工业计划”的项目,鼓励本国的防务公司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弹药和维修服务。最新的数据显示,现在已经有超过30个国家以各种方式帮助乌克兰。

这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俄罗斯这边人少但力量集中,而乌克兰背后有多个国家支持,资源丰富。

许多人看到这样的局面会说:3比30,这不是自不量力吗?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俄罗斯的支持力量确实比较弱,但也并非完全没有优势。

尽管有三十多个国家不断提供武器、资金、情报和训练支持,但如果战争持续下去,这些国家是否真心支持就成了最大的未知数。

首先是资源分配不公平。美国虽然在起主导作用,却让欧洲国家出钱,乌克兰也跟着承担费用。时间久了,欧盟国家可能会感到不满,特别是那些经济压力大的中东欧国家。

此外,各国对战争目标的看法不一。一些国家希望完全打败俄罗斯,而另一些国家则更愿意推动双方谈判并停止战斗。这样的战略差异如果扩大,将直接影响到援助的进度和强度。

还有一个问题是,国内的政治选举可能会带来干扰。如果某个国家的政府更换或者反对战争的声音变大,政策方向就可能会发生变化。

帮助还在持续,但目标不一的问题依然让人担忧。

尽管俄罗斯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较低,但由于资源有限,缺乏完善的支援体系,在长时间的消耗战中,后勤保障、资金和国际支持都会面临持续的压力。

现在来看,长时间打下去的可能性不大,但新问题出现了:俄乌两国会不会很快进入最后决战?现在的局势非常微妙。

朝鲜的大规模军事援助不仅仅是小规模的举动,实际上是明显的战争迹象。

特朗普公开表示,如果俄乌两国在50天内不达成停火协议,他将对它们加征关税,这实际上是在给双方一个最后期限。

一边叫停冲突一边展示强硬态度: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游戏”,到底是在针对谁设局?

对俄罗斯征收全额惩罚性关税,这看似是对俄罗斯的打击,实际上也在向乌克兰和欧洲发出警告。

这并不是一时的想法,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

特朗普常说“美国不做冤大头”,他虽然同意提供武器援助,但背后主导的是“让欧洲埋单,美国供应”的援助方式。

他真正的目的,不是无条件地帮助乌克兰,而是想要掌控局面,管理好局势,确保每一步都计算得当。

打仗可以,但不能让花费无节制地增长,失去控制。对于不配合的一方,就要施加压力。

他这么做的理由有三个:

美国不想让战争无限期地继续下去。尽管俄罗斯军队处于劣势,但战争拖得越久,就会消耗掉西方国家的财政和武器库存。这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相违背。他希望尽快解决问题,哪怕只是迫使双方停火。

其次,他需要在国内民众面前表现出坚定的态度。特朗普必须在对待俄罗斯、乌克兰和欧洲的问题上保持主动。通过设置“50天期限 关税威胁”这种方式,他可以塑造出一种“我掌控全局、谁不合作就惩罚”的总统形象。

第三,他采取了贸易和地缘政治的双重策略。通过加征100%的关税,不仅对俄罗斯进行了惩罚,也对那些仍然与俄罗斯有能源交易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和欧盟施加了压力,迫使它们重新选择立场。这实际上也为未来的多边贸易谈判铺平了道路。

这里主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说加征100%的二级关税,有一部分原因是对准中国的?

现在中俄之间最重要的合作领域是能源。2024年,俄罗斯出口的原油里,大约有四成五会卖给中国。天然气和煤炭的出口中,也有超过四成五和两成多会送到中国。

如果中国继续稳定购买俄罗斯的产品,这对俄罗斯的财政收入非常重要。最近,美国通过了二级制裁措施,目的是阻止其他国家购买俄罗斯的能源。

政策目标是明确的:让中印两国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从而切断俄罗斯的战争资金来源。

所以他打算“收手”——把战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它变成一场无法控制的消耗战,同时也要争取足够的政治利益。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此时访问北京,向全世界传达了什么信息?

2025年7月13日,俄罗斯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来到了北京,这次访问的时间选择很有讲究。

不久前,有消息透露朝鲜向俄罗斯军队提供了超过1200万发炮弹。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正在准备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的制裁。此外,特朗普也表示,如果在50天内无法达成停火协议,将对俄罗斯征收100%的关税。

这个时候来中国访问,拉夫罗夫的目的不只是参加一个会议。

更可能是想尽早与中国沟通,稳定能源交易,并推动使用本国货币结算,同时也传递了一个信息——俄罗斯并未被孤立,东方仍有合作的可能。

能源合作如何保障?使用人民币结算能否增加?中俄之间的军事协作是否需要再次口头确认?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讨论的重点。

中国应对的策略也需要十分精确。

一方面,中国坚持中立和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态度没变;另一方面,中俄在能源交易、金融系统交流以及使用本国货币结算上的联系已经非常紧密,难以分割。

北京需要保持平衡——既不明确站队,又不让中俄合作因美欧的制裁而受阻。

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外交接待,更是一场战术和战略交织的复杂较量。

拉夫罗夫这次访问聊些什么,怎么聊,聊到什么程度,可能比他带了谁更重要。



上一篇:法国国庆大阅兵,马克龙只挺一国,到嘴的鸭子绝不能让中美抢走
下一篇:危地马拉铁路道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