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苟坝,追寻红色印记
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与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好奇,我踏上了前往苟坝会议会址的旅程。当我抵达这里,青山绿水环绕中的古朴村落,宁静而祥和,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决定中国革命走向的关键之地。
走进苟坝会议会址,黔北民居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青瓦片、雕花窗、白粉墙,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院子里,陈列着的历史物件和图片资料,将我带回了1935年那个风云激荡的时刻。苟坝会议,是在遵义会议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围绕着是否攻打打鼓新场,与会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毛泽东同志凭借着卓越的战略眼光,力排众议,坚决反对这场看似有利实则危险的进攻,他的坚持和远见,最终让党中央和红军避免了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
漫步在会址内,我仿佛能看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先辈们围坐在一起,为了革命的前途命运而激烈讨论的场景。他们的话语、他们的神情,仿佛穿越时空,在我耳边回响,在我眼前浮现。这些伟大的人物,在艰难险阻面前,毫不退缩,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为中国革命寻找着正确的方向。
离开会址,我决定去重走毛泽东小道。这条小道,连接着毛泽东住地与周恩来、朱德住地,全长1.5公里。踏上小道,脚下是蜿蜒的石板路,路旁是翠绿的田野和茂密的山林,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息。很难想象,当年毛泽东同志在深夜,手提马灯,沿着这条小道,冒着严寒,去说服周恩来同志晚一点下发进攻打鼓新场的作战命令。那一盏摇曳的马灯,不仅照亮了这条小路,更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行的道路,它象征着真理的光辉,在黑暗中指引着方向。
行走在小道上,我的心情愈发沉重而崇敬。我仿佛看到毛泽东同志匆匆的身影,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对战友的信任。他深知,这一次的决策关乎着红军的生死存亡,关乎着中国革命的未来。正是他的这份担当,让中国革命实现了又一次的伟大转折。
沿途,我看到了许多游客,他们或默默前行,或轻声交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庄重和敬仰。大家都在用心感受着这条小道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体悟着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在这条小道上,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
走完毛泽东小道,我站在终点,回首望去,心中感慨万千。苟坝会议和毛泽东小道,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们让我明白,在追求真理和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走向胜利。
这次苟坝之行,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将把这段经历铭记在心,把革命先辈们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传承好,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