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介绍

我军里能被叫做“军事天才”的,除了毛主席,还有3位!

发布日期:2025-10-24 18:56    点击次数:187

徐向前去世那年是1990年,我记得消息一出来,很多老兵都沉默了很久。不是因为他职务高,而是因为这个人确实配得上“军事天才”这三个字。你去翻他的履历,黄埔军校出身,干过小学老师,但真正成名完全靠实战。他30岁就当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那会儿红军人少枪少,他硬是靠几场漂亮的歼灭战,把鄂豫皖根据地面积扩大到四万平方公里,部队发展到四万多人。黄安战役、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他接连打出胜仗,还创下用八万人打垮二十万敌军的记录。

他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不死磕一城一地,永远保持机动性。川陕反六路围攻时,他分兵调动,把敌人打散,各个击破。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过草地损失很大,但他保住了主力。抗日时期,神头岭、响堂铺战斗,歼敌上千。解放战争的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战役,一个接一个,太原围城半年才解放。后来当了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毛主席给他发电报,很少下具体指令,更多是问他身体,这就是信任。

粟裕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他1907年出生在湖南会同一个侗族家庭,小时候读书,后来进师范学校,没上过军校,全凭自学和打仗悟出来的本事。南昌起义后,他到了井冈山,闽浙赣根据地的团长、师长都是他干出来的。抗日战场黄桥战役,他用五千兵力打掉敌军一万,苏北局面就这么打开了。苏中战役,他三万兵力硬碰十二万敌军,七战七捷,歼敌五万三,装备差却硬是靠游击加运动战蚕食掉敌人的优势。

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更是经典。他在山区绕袭,包抄国民党整编74师,全歼三万二,包括师长张灵甫。这是国民党精锐部队,打掉他们,士气就垮了。淮海战役,他建议大规模开打,结果先灭黄百韬十万,再围杜聿明二十万,这一仗直接让国民党主力崩盘。渡江后,他打上海战役避免炮击城市,干净利落地歼敌十五万,还解放舟山群岛。毛主席曾说,这个人以后能带百万大军,不是随便夸的。

韩先楚的军旅生涯,起点就比前两位低。他1913年出生在湖北红安的贫农家庭,小时候连书都没读几本。1930年当游击队战士,一路升到排长。长征中,他是连长、营长,打过土城、娄山关。抗日时期,指挥温塘战斗,歼敌两千。1945年去东北,打新开岭战役的时候,灭掉了美式装备的新一军一个师,这仗靠的是山地伏击。四保临江战役,他多次突袭敌城,守住了南满根据地。

辽沈战役,他带四十军抢占锦州要点,平津战役渡河巷战,把天津拿下。到1949年南下衡宝战役,接着海南岛战役他坚持渡海作战,用木船克服风浪解放全岛,这个仗风险极高,他却算准了敌人的防守弱点。抗美援朝时,他是志愿军副司令,第二次战役在德川宁远设伏,雪地里歼灭美军多个师。此人后来长期在军区任职,直到1986年去世,都保持着那种敢打善打的劲头。

这三个人为什么能并称军事天才,核心在三点:战略眼光、胆识、实战悟性。徐向前在川陕反围剿,敌人多我军少,他能分兵机动制造战机。粟裕在淮海战役,算准敌人已经疲惫,我军正好能打一场大歼灭战。韩先楚在海南岛战役,坚持风险行动,因为他预判风浪虽大但敌防薄弱。

胆识是第二层要求,他们都敢冒险。徐向前长征时过草地,明知道损失大也坚决保存主力。粟裕围攻孟良崮时直接冲精锐主力。韩先楚在抗美援朝的严寒中设伏美军,兵员、物资都极度紧张,还打胜了。

第三个共同点是没靠正规军事教育成才。徐向前在黄埔只是短暂接受训练,粟裕是师范生,韩先楚几乎是文盲。他们全靠一次次战役中的积累摸索出来的打法。这种能力和毛主席自学成才的经历很像,都是在敌我对抗的血战里形成自己的战法。

说起他们在战场上的具体贡献,徐向前建成了川陕和鄂豫皖根据地,后来解放山西全境。粟裕直接灭掉国民党主力,让华东全线解放。韩先楚在东北打掉重要城市防线,还把战区延伸到海岛和朝鲜战场,拓宽了战线。

其实看他们的履历,很多胜仗都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打出来的。比如徐向前用八万对二十万敌军,粟裕用三万打十二万,韩先楚用木船渡海打有海岸防线的国民党军,这些战役之所以被放在军事院校反复讲,就像战场上的教科书。敌我兵力对比悬殊,但他们总能找到对方的破绽,集中力量短时间打掉有生力量,然后迅速转移。

毛主席对他们的评价也很高,这不仅是战绩的问题,更是他们在战略层面能理解、甚至引领整体的作战布局。徐向前打仗不急躁,铺垫很长但关键时刻能下手。粟裕的建议直接左右了淮海战役的格局。韩先楚则有点像古代的韩信,排兵布阵总能出奇制胜。

这些人共同的另一点,是他们干的活都很硬。不是打几次顺风仗就成名,而是敢接那种别人不愿意碰的任务,比如渡海、围攻精锐、反围剿。这种战役失败一次就可能全盘崩溃,可他们都赢了。而且是一次次赢。

从山西五台农村到黄埔军校,再到华北战场的总指挥;从湖南侗族师范生到带领六十万部队的大将;从湖北贫农少年到指挥跨海登陆,这三条路径都说明一个事实:战争年代的军事天才,不在乎你一开始的起点,而在乎你在战场上的选择和结果。

他们的胜利,写在具体的战役数字里,也写在敌人的溃退里。黄安战役歼敌上万、苏家埠战役歼敌三万、苏中战役歼敌五万三、孟良崮三万二、淮海三十万、海南岛全岛解放,每一个数字都是对战略判断和战场执行力的验证。

当时的敌人装备好、人多,背后还有外国的军事援助,但在他们的战役当中,人数变成了包袱,装备成了废铁。这才是真正的能打、敢打。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上一篇:100多年前詹天佑修的人字形铁路,耗银693万两,后来变成了什么样
下一篇:泳池派对视觉盛宴,水光潋滟中的神颜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