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 10 家头部物企撤场!物业费收缴率不足 60%,物业业主矛盾咋解
近日,中海物业、龙湖物业、金科服务等多家头部物企接连发布撤场公告,在物业管理行业掀起不小的波澜。曾经被视为 “香饽饽” 的物业服务为何突然集体 “闪退”?这场席卷行业的 “撤场潮” 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深层矛盾?
一、头部物企集体撤场,背后原因五花八门
(一)物业费收缴率低成 “致命伤”
中海物业撤离鄂州双创之星小区的导火索,是小区累计拖欠物业费 59.59 万元。该小区自 2023 年 3 月以来,因入住率低、业主欠费,项目长期亏损,物业无力继续垫资运营。金碧物业在岳阳湘阴六建溪上桃花源小区的遭遇更惨,由于开发商延期交房、房屋质量等问题,业主以非物业原因
拒缴
物业费,前两年收缴率不到 60%,累计亏损几十万元,最终不得不 “忍痛割肉”。
(二)物业费议价谈崩成 “导火索”
在重庆恒春凤凰城小区,金科服务运营 10 年后黯然离场,原因是业委会希望将 1 元 / 平方米・月的物业费进一步下调,而物业多次表示愿以原价续签却遭拒,导致业主观望情绪浓厚,收不抵支。杭州万固珺府的业主委员会则要求将物业费从 2.8 元 / 平方米降至 2.2 元 / 平方米,滨江服务直言 “这一价格无法维持现有服务品质”,议价谈崩后只能宣布撤场。
(三)开发商遗留问题成 “定时炸弹”
湘阴六建溪上桃花源小区作为曾经的恒大项目,2021 年 9 月恒大暴雷后项目延期交付,直到 2024 年底才基本完成交付。部分业主表示:“楼盘未达到竣工验收条件,物业却只催缴费不谈解决问题,谁愿意交物业费?” 开发商遗留的房屋质量、延期交付等问题,成了悬在物业头上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直接导致物业费收缴困难。
二、撤场潮背后的行业困境:成本与收入的 “死循环”
(一)成本刚性上涨,利润空间被压缩
近年来,人力成本、基础设施维保费用不断上涨,而物业费却难以同步上调。以中渝・春华秋实二期为例,业主大会表决通过的物业费调整方案,将住宅物业费整体降幅接近 40%,物业直言 “这完全背离了物业管理市场实际”。2024 年全国有 13 家上市物企录得亏损,克而瑞数据显示,当年物业收缴率仅 82%,较前一年下降约 3 个百分点,行业整体面临 “增收不增利” 的困境。
(二)服务缩水与欠费形成恶性循环
当物业费跌破成本线时,物业服务质量难免缩水,这又会引发更多业主拒缴物业费,形成 “低价 — 劣质 — 欠费 — 撤场” 的恶性循环。中物智库分析指出,部分业主试图通过压低物业费减轻负担,却忽视了优质服务需要合理成本支撑;而另一部分业主则更愿意为精细化服务付费,这种需求的分化让物企难以找到平衡点。
(三)战略调整:从 “规模优先” 到 “质量优先”
“主动退场是基于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金科服务相关负责人的这番话,道出了头部物企撤场的深层逻辑。一方面,物企要集中资源投向优质项目,提升服务品质;另一方面,主动退出管理密度低、跨区域协调成本高的项目,是从 “规模优先” 转向 “质量优先” 的必然调整。头部企业退场留出的空白,也为中小物企创造了增长空间。
三、破解物业与业主矛盾,路在何方?
(一)厘清责任边界,解决开发商遗留问题
对于因开发商遗留问题导致的物业费收缴难题,相关部门应牵头建立协调机制,厘清开发商、物业和业主的责任边界。例如,湘阴县成立恒大工作专班开展保交楼工作,为解决后续问题奠定了基础。物业在入驻项目时,也应充分评估开发商背景,避免陷入 “背锅” 困境。
(二)建立合理的物业费调整机制
推动建立市场化的物业费调整机制,让物业费能根据成本变动和服务质量动态调整。可参考一些地区的做法,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物业服务成本和市场行情进行评估,为物业费调整提供依据,避免业主与物业在价格谈判中陷入僵局。
(三)提升服务品质,重塑业主信任
物企应摒弃 “重管理轻服务” 的思维,真正以业主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通过公开服务标准、费用明细等方式,增强业主对物业的信任。对于业主的合理诉求,及时响应并解决,用实际行动赢得业主支持,提高物业费收缴率。
(四)业主增强契约意识,理性维权
业主也应增强契约意识,认识到优质物业服务需要合理付费。当对物业服务有意见时,应通过合法途径与物业、业委会沟通,而不是简单地拒缴物业费。同时,业委会在与物业议价时,要充分考虑服务成本和市场行情,避免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
这场物企 “撤场潮”,既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调整,也为破解物业与业主的矛盾提供了契机。只有物企、业主、开发商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才能让物业管理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真正实现物企与业主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