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毛泽东建新中国,没有周恩来难有胜利希望!
没有毛主席,新中国可能就不会成立,而没有周恩来,胜利或许都无法实现。
1938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延安相聚。
1948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西柏坡指挥所里指挥战略决战。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领导下,成功组织并指挥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这次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加快了国民党政权的瓦解。
1953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参加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会议。(照片由吕厚民拍摄)
毛泽东的一生展现了他处理大事时的从容不迫,这是他领导风格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周恩来则在处理小事时表现出极大的重视,这也是他领导风格的重要特征。两人在工作中完美地结合了这两种风格,既能在大事上表现出从容,也能在小事上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相互之间的合作,堪比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默契。可以说,没有周恩来,毛泽东难以达到今天的成就;同样,没有毛泽东,周恩来也难以取得今天的辉煌。
若无毛主席,新中国便不会诞生;而若非周恩来,毛主席的非凡才能亦难被识。
遵义会议上,毛主席被确立为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毛主席能在会上取得成功,也离不开周恩来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支持。可以说,周恩来就像是毛主席的“伯乐”。
1927年11月初,周恩来从香港来到了上海,参加了一次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务委员,从此开始了在中央的重要工作,并成为了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在这段时间里,周恩来非常留意红军的成长,特别是对秋收起义后,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红军的各种行动,以及他们在战斗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周恩来还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并传播了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红军的成功经验,并亲自写信给毛主席和朱德,希望他们能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分享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革命者。
【1】古田集会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举行,通过了毛主席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周恩来仔细阅读了这份文件,认为它解决了如何将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军队建设成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人民军队的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建设的重要文件。
在毛主席进入中央之前,周恩来就把毛主席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了全军的人。
他甚至建议将古田决议案送到共产国际,让全世界的革命者都能学习。
1929年,红四军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周恩来了解情况后,让陈毅写了封“九月来信”,并特别嘱咐陈毅回去后要请毛主席“官复原职”。这也是周恩来第一次为毛主席“撑腰”。
尊重和善待他人
1931年12月,因为地下斗争环境实在太差,中央决定从上海撤离,前往苏区的革命根据地。
在12月,周恩来等人来到了苏区的中心瑞金,毛主席和周恩来终于有机会相聚。虽然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但却是首次能够共同工作。
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周恩来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毛主席,并对他有了深刻的了解。周恩来对毛主席的认识越深,就越发敬佩他,对他更加心服口服。
尽管周恩来长期在中央工作,但他与中央内部那些“左”倾代表们的相处并不十分和谐。
从心底来说,毛主席和周恩来都是脚踏实地的人。他们早就经常书信往来,自从在苏区共事以后,两人关系更加密切了。
在1931年底攻打赣州时,绝大多数领导都支持这个计划,只有毛主席提出了反对意见。结果,赣州久攻不下,这次战斗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毛主席在周恩来心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了。
1932年8月,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与在前线的周恩来、朱德、王稼祥以及毛主席之间,在作战策略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而且这种矛盾越来越激烈。最后,在宁都会议上,很多人呼吁将毛主席召回后方,由周恩来负责政府事务,由毛泽东担任前线指挥。
周恩来坚持自己的观点,反对把毛主席调到后方去,但由于当时他的影响力有限,最终没能改变毛主席被调往后方的情况。
因为周恩来在前线指挥,毛主席才能及时了解战况,心里有底。后来博古想让洛甫接替毛主席的工作,但周恩来不同意。
【3】改变中国人的命运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开始了长征。而在长征启动前,毛主席差点就被留在了苏区,留在那里几乎等同于送命。
关键时刻,周恩来站出来为“三人团”争取,终于让队伍带上毛主席。
如果没有周恩来坚决争取,中国的命运可能会完全不同,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或许会更加艰难。
在长征路上,周恩来一直保护着毛主席。当大家渡过湘江时,周恩来始终牵挂着毛主席的安全,殿后护送毛主席成功渡江。
在那段辗转的日子里,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这让周恩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次,李克农给周恩来送来了红烧猪蹄,周恩来特意切了一大半,送去给毛主席享用。
在长征过程中,周恩来也乐于采纳毛主席的意见。湘江渡口之后,博古和李德等人主张继续向北前往湘西。
毛主席认为去湘西是自寻死路,应该向西进入贵州。在周恩来的支持下,红军最终决定西进贵州。
尽管队伍最终向西进入了贵州,博古和李德还是坚持己见,告知红二和红六军团,说中央红军还会尝试北上的机会。
在黎平的会议上,大家又一次激烈地讨论了未来的行动方向。毛主席提出应该向西穿过乌江继续北上,但李德因为意见不被采纳,感到非常生气。
中央红军因为这一步走对了,摆脱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全力支持毛主席,最终帮助毛主席重新掌握了对红军的指挥权。
如果没有周恩来在遵义会议上的大力帮助,现在的中国可能会是另一种样子,恐怕没有人能准确预测。
毛主席和周恩来在很多方面都是很好的搭档,周恩来也很乐意帮助毛主席,这可以说是真正的朋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