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43万吨美豆运往中国,一个微妙变化忽然出现,中俄贸易额开始下降

发布日期:2025-11-22 13:25    点击次数:96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透露,中国已承诺每年至少向美国采购2500万吨大豆。而美国媒体也报道,中国近期分两批采购了共43万吨美国大豆。这些订单是中美高层在吉隆坡和釜山会晤,确认“休战一年”后达成的具体成果之一。

几乎在同一时间,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在北京参加中俄投资合作会议时透露,2025年中俄双边贸易指标有所下降。这个微妙的时间点,让不少人开始猜测:中美贸易关系的缓和,是否正在影响中俄之间的合作?

要理解这两件事是否真的存在直接关联,我们需要先看清中国大豆进口的全局图景。中国每年大豆进口量超过1亿吨,而俄罗斯2024年对华出口的大豆仅占其农产品总额的7%,两国整体大豆贸易规模完全无法与中美相比。

换句话说,即便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其庞大的数量级也远非俄罗斯对华出口的少量大豆所能比拟。

中俄贸易额下降,其背后有更为直接和现实的原因。曼图罗夫本人将贸易波动归因于“市场形势和外部不利因素”。

具体来看,俄罗斯央行21%的高利率政策严重抑制了其国内的进口需求,导致汽车和建筑设备等领域市场“崩塌”。同时,卢布疲软也削弱了俄罗斯的购买力。

支付与结算障碍是另一个关键制约因素。美国对俄罗斯金融体系施加的制裁,增加了中俄两国企业使用传统跨境支付渠道的难度和风险,这直接影响了贸易效率与规模。

更重要的是中俄贸易结构本身的特点。矿物原料及能源产品占据了俄罗斯对华出口的大约70%。这种相对单一的结构,使得国际能源价格的任何波动,都会直接且显著地反映在双边贸易总额上。

贸易额的下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俄经济关系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过程中的阵痛。

相比之下,中美之间近期的大豆贸易动向,有着截然不同的逻辑。在2025年5月中美贸易争锋后,中国曾暂停采购美国大豆。

这导致美国大豆期货价格承压,美国中西部农业州面临压力,这些地区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伊利诺伊州州长曾警告该州陷入“农业贸易危机”。

中国恢复部分美国大豆进口,是基于自身需求的多元化战略。一方面,这有助于稳定国内大豆供应,避免对巴西等单一来源的过度依赖(目前巴西大豆占中国进口总量的比重已超过70%)。

另一方面,在“休战一年”的框架下,采购美国大豆也是一种务实的策略性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财政部长关于中国承诺年采购2500万吨大豆的说法,并未得到中国官方证实。这反映出当前中美贸易关系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未来的实际采购规模将取决于市场条件和大国关系的具体演进。

为打消外界对中俄关系的疑虑,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中美釜山会晤期间强调,中俄高层一直保持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中国已主动邀请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于11月3日至4日访华。

这一高层互动明确向外释放信号:无论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将继续按照自身的节奏和逻辑深入推进。

回顾历史,中俄贸易额在短短五年内实现了上千亿美元的惊人增长。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现象。

即将于12月生效的升级版《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被视为进一步深化中俄经贸关系的一剂良药,它为跨境资本流动创造了更稳定、更有利的条件。

贸易数字的短期起伏,从来不是衡量中俄关系深度的唯一标尺。真正决定未来能走多远的,是两国在应对共同挑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战略智慧与协作合力。

当中美进行大豆贸易,而中俄规划下一阶段投资合作时,全球化时代大国关系的多维度和复杂性正得以清晰体现。



上一篇:诸暨市白蚁防治所教程,紧急求助电话实时更新完整指南
下一篇:马来西亚SEDEX验厂关键模块、注册流程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