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uril鹰眼AR头显:当AI给你报点,战争离游戏还有多远
我以前特爱打《反恐精英》,尤其是大学那会儿,在宿舍里通宵。最烦的就是那种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冷枪,你刚探出个头,屏幕就灰了。那时候总琢磨,要是我能有个小地图,上面标着所有队友的位置,甚至能提前标出敌人可能在哪儿,那我不就成战神了么?这念头也就是想想,毕竟游戏里开挂,是要被所有人鄙视的。可最近看到个新闻,说一家叫Anduril的美国防务公司,真把这套“外挂”给做出来了,还要装备给大兵们。
配图
## 游戏打多了,就想开挂
这家叫Anduril的公司,听名字挺魔幻,像是《指环王》里跑出来的。它的创始人帕尔默·拉奇(Palmer Luckey)更有意思,就是那个把VR眼镜Oculus卖给Facebook,赚得盆满钵满的硅谷天才少年。结果人家转头就扎进了军火圈,说要用科技改变国防。这操作,就像一个顶级游戏开发者,突然跑去设计真枪实弹了。
他们这次发布的鹰眼(Hawkeye)AR头显,说白了,就是要把我当年在宿舍里的幻想变成现实。戴上这玩意儿,士兵的视野里会直接叠加一个信息图层。左上角是任务目标,右下角是弹药剩余,正中间可能还有个风速提示。最关键的,是所谓的“蓝军追踪”(Blue Force Tracking),也就是把所有队友的位置都像游戏里一样,实时标在你的视野里,再也不怕误伤自己人了。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战术小地图吗?只不过这个地图,直接投射在了现实世界上。他们说这是模块化的,还能装防弹面罩,感觉就像把《光环》里的士官长头盔给捣鼓出来了。
## 赛博朋克头盔,美军的“整活儿”还是真家伙?
看到这儿,你可能觉得特酷,未来战争嘛。但我一朋友听了这事,他是个铁杆军迷,直接给我泼了盆冷水。他说:“这玩意儿,微软也给美军搞过一个,叫IVAS,结果呢?一堆士兵试用完,说戴着头晕恶心,跟晕车似的。晚上那屏幕发出的微光,在敌人夜视仪里就跟个灯塔一样,生怕别人找不到你。”
我上网一查,还真是。很多报道都提到,微软的那个AR项目遇到了大麻烦,士兵们抱怨它笨重、视野受限,甚至影响了他们对真实战场的感知。这让我想起我第一次戴VR眼镜,玩了个过山车游戏,摘下来之后半天没缓过来,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晃。战场上要是也这样,那不是给敌人送人头吗?
一位参与测试的士兵匿名表示:“这设备可能会害死我们。”
Anduril当然声称他们的系统更轻、更先进、更可靠。但问题是,战场不是实验室,也不是发布会。再牛的电子设备,也怕没电、怕信号干扰、怕一个不巧的磕碰就直接黑屏。一个习惯了高科技“外挂”的士兵,如果头盔突然失灵,会不会比一个从没用过它的士兵更无所适从?技术给了你一双鹰眼,但如果这双眼睛需要充电,那它也可能成为你最脆弱的地方。
## AI当你的僚机,听着酷,但也瘆人
鹰眼系统最让我觉得既兴奋又有点背后发凉的,是它那个所谓的“AI伙伴”。这玩意儿不只是给你标个点、报个数据那么简单。它连接着天上的无人机、地上的传感器,通过算法分析战场态势,然后直接在你的视野里给出建议:“警告,东北方向300米建筑内疑似有敌方活动。”
这听起来就像有个全知全能的战友在你耳边说话。它能看到你看不到的东西,处理你处理不过来的信息。理论上,这能让一个普通士兵拥有指挥官级别的战场感知能力。但转念一想,如果AI判断错了呢?如果算法把一个拿着晾衣杆的平民识别成了扛着火箭筒的敌人,这个锅谁来背?士兵开枪了,他说“是AI让我干的”,这算什么?
我们开车用导航,有时候它也会带我们走错路,甚至开进死胡同。在城市里,走错了顶多是多花点油钱和时间。但在战场上,一个错误的转向、一个错误的判断,背后就是生命。当技术越来越深地介入决策链,特别是生与死的决策时,人本身的位置在哪里?我们是更强大了,还是成了更高效执行算法指令的终端?
战争被一步步地包装得像个电子游戏,有HUD,有小地图,有AI提示。一切都变得清晰、数据化,仿佛扣下扳机也只是屏幕上的一个点击。但屏幕灰了,不能按个“R”键重来。这或许才是这些酷炫的AR头盔背后,最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