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保加利亚59%力挺中国?76年“老朋友”的政经纽带与文化共鸣
欧盟国家中,保加利亚竟有近六成民众视中国为不可或缺的伙伴——这份高达59%的好感度背后,是76年建交沉淀的政治互信、41亿美元贸易额驱动的务实合作,以及昆曲演出引爆的文化共鸣。从索非亚街头的中国电动巴士,到电商平台热卖的保加利亚玫瑰精油;从四代传承的甘扬道医生家族故事,到2024年免签政策开启的“说走就走”旅行,中保关系如何成为欧盟框架下的“桥梁样本”?本期播客揭秘这段跨越洲际的友谊如何从历史走到日常,并在挑战中寻找互利共赢的智慧。
主持人: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欧盟国家,居然有将近六成的人觉得中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这数字说出来我自己都愣了一下——59%啊,欧洲最高!你第一反应是不是也跟我一样:为啥是保加利亚?这好感度从哪儿来的?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有点特别的‘中保关系’,从民调数字开始,慢慢挖到背后的故事。 嘉宾: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也挺惊讶的,但你要是了解点历史,其实就不奇怪了。保加利亚是第二个跟新中国建交的国家,算下来都76年了——比好多国家跟中国打交道的时间都长。你想想,76年,多少代人了,感情能不深吗?而且他们政府一直坚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这种政治上的互信,是很多国家做不到的。你问我为啥是保加利亚?我觉得,是时间沉淀出来的信任,不是一时的热情。 主持人:76年……听起来像老房子,结构稳,但得有人常维护对吧?那这种‘老朋友’关系,具体是怎么维持的?总不能光靠历史情怀吧?你刚才提到‘战略伙伴关系’,这词儿听起来挺官方,但到底意味着啥?我猜不是随便说说的‘好朋友’吧? 嘉宾:你这个比喻挺准——老房子得维护,关系也得‘修缮’。战略伙伴关系,说白了,就是两个家庭决定长期密切往来,不是偶尔串门那种。2019年升级后,高层互访特别频繁,副总统、副总理都来过中国,还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活动。这可不是走形式,是真在谈合作、谈战略。而且你看,他们不光嘴上说支持,行动上也配合——比如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保加利亚是最早加入的欧盟国家之一。你想想,这双重身份,既是欧盟成员,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是不是挺特别? 主持人:等等,我得捋一下——既是欧盟国家,又搞‘一带一路’?这不矛盾吗?欧盟那边不是老说要‘去风险’吗?保加利亚怎么平衡的?你刚说‘双重身份’,我好奇,这到底是优势还是负担?比如,他们会不会两边都得罪? 嘉宾:好问题!其实吧,这双重身份更像是‘桥梁’——连接东方和西方,连接‘一带一路’和欧盟。你别看欧盟有些政策对华限制,但保加利亚自己也在找平衡点。比如,他们刚加入申根区,马上要进欧元区,这对旅游和贸易是大利好。而且你看,他们没因为欧盟的限制就不跟中国合作,反而在绿色能源、制造业这些领域越做越大。电动巴士在索非亚街头跑,光伏项目在建,这都是实打实的合作。所以,与其说是负担,不如说是‘夹缝中找机会’——而且他们找得挺成功。 主持人:说到合作,我得问个实在的——普通人能感受到吗?比如,贸易额41亿美元,听着挺大,但跟我们有啥关系?我猜你肯定有例子,比如那个玫瑰精油?我听说保加利亚的玫瑰精油在中国挺火? 嘉宾:哈哈,你抓到重点了!贸易额41亿美元,是2024年的数据,比2020年的29亿涨了41%,年均增速8.6%,比中欧整体还快。但数字是冷的,人是热的。比如玫瑰精油,保加利亚的玫瑰精油在中国电商平台卖得特别好,很多女生买来护肤。还有乳制品、葡萄酒,都是中国消费者喜欢的。反过来,中国的电动巴士在索非亚街头跑,安静又环保,当地人坐得挺舒服。光伏、储能项目也在建,帮保加利亚搞绿色转型。你想想,这不就是‘互利共赢’?你买我的玫瑰,我用你的巴士,大家各取所需,挺自然的。 主持人:这画面感我有了——索非亚街头,中国电动巴士缓缓开过,乘客上下车,挺日常的。但除了商品,人跟人的交流呢?我听说保加利亚人对中国文化挺感兴趣?比如昆曲?我想象不到欧洲人看昆曲会是什么反应。 嘉宾:你这个想象挺有意思!去年昆曲去保加利亚演出,结束后观众集体起立鼓掌,场面特别热烈。还有中国作家去签售,签了三个多小时,书都卖光了。这说明啥?文化共鸣是真实的。而且,保加利亚30多座城市有中文教育,9座城市设了‘中国角’,孩子们学写汉字,老师讲春节故事。你想想,一个孩子从小学中文,长大后可能就去中国留学、工作,这不就是‘民心相通’?比任何政策都管用。 主持人:说到‘民心相通’,我突然想到那个甘扬道医生的故事——他一家四代都在做中保友谊的桥梁,连孙子都叫‘保中’‘保华’,这名字太有深意了。这种个人故事,是不是比任何数据都打动人?你有没有觉得,这种‘人情味’才是关系能持续76年的关键? 嘉宾:绝对!甘扬道医生的故事我每次讲都感动。他抗战时期来中国救死扶伤,后来回保加利亚又教中文、搞文化交流,他的儿子孙子都继承了这份情谊。现在他的曾孙还在推广中医药,这不就是‘代际传承’吗?你想想,一个家庭四代人,都在为两国友谊努力,这比任何官方声明都真实。而且,大使馆还给他后人颁了抗战胜利纪念章,这是中国政府给的最高荣誉。这种‘人情味’,是数据没法衡量的,但恰恰是最稳固的纽带。 主持人:那咱们说回现实——合作是不是一帆风顺?你刚才提到欧盟的贸易限制,这会不会影响具体项目?比如,保加利亚想跟中国合作建光伏电站,欧盟会不会卡脖子? 嘉宾:这是个好问题,也是现实挑战。欧盟确实出台了不少贸易限制措施,这客观上会影响合作深化。比如,有些项目审批可能变慢,或者成本增加。但保加利亚没放弃,反而更注重‘差异化’合作——比如,他们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做‘欧亚十字路口’的物流枢纽。中欧班列从济南开到布尔加斯,就是个例子。你可以说,合作像河流,有时顺畅,有时遇到礁石,但水总能找到路。关键是要有‘桥梁角色’的智慧——在欧盟框架内,找与中国合作的空间。 主持人:听你这么一说,我反而觉得保加利亚挺聪明的——在夹缝中找机会,还找得挺稳。那未来呢?这种模式能复制到其他欧盟国家吗?比如,波兰或者匈牙利,能学保加利亚吗? 嘉宾:这是个开放题!保加利亚的模式有独特性——它既是欧盟成员,又是‘一带一路’早期参与者,这种双重身份不是谁都能复制的。但它的‘桥梁角色’思路可以借鉴——比如,强调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而且,它的民间好感度是基础,59%的民众支持,这给政府合作提供了空间。其他欧盟国家可能没这么高的民意基础,但可以学它‘从文化入手,从经济落地’的路径。比如,先搞中文教育、文化演出,再谈贸易投资,这样更自然。 主持人:最后,咱们回到开头——59%的好感度,普通人怎么参与?比如,我明年想去保加利亚旅游,有什么特别的?听说2024年11月中国对保加利亚免签了?这政策对游客有啥实际影响? 嘉宾:对!2024年11月试行免签,这可是大利好!你去保加利亚不用办签证,说走就走。而且保加利亚旅游资源丰富——温泉欧洲第二,文化古迹欧洲第三,海滨、滑雪、步道都有。你还可以体验‘一程多站’旅游,比如从保加利亚去希腊或土耳其,很方便。华侨华人也在帮忙,他们开旅行社、做中文导游,帮你规划路线。你想想,免签+丰富资源+华人服务,这不就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吗?而且,你去了,顺便买点玫瑰精油、葡萄酒,不就参与了中保合作? 主持人: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有点心动了——免签、温泉、玫瑰精油、昆曲演出,这旅行清单太诱人了。那咱们最后总结一下:中保关系,76年老朋友,政治互信是基础,经贸合作是成果,人文交流是纽带,挑战是现实,但桥梁角色是智慧。你同意吗? 嘉宾:完全同意!而且我补充一点:这种关系不是靠一时热度,而是靠时间沉淀、民间情感和务实合作堆起来的。你去保加利亚,看到中国巴士、闻到玫瑰香、听到昆曲声,你就知道,这关系是活的,不是纸上的。所以,下次你计划欧洲旅行,别忘了保加利亚——它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中国友好’。 主持人:那咱们就说到这儿吧!如果你对中保关系有任何想法,或者你去过保加利亚,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的每一条反馈,对我们都至关重要。毕竟,关系是人建的,故事是人讲的,咱们一起聊聊,说不定下一个感动的故事,就是你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