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局势动荡加剧!极有可能只是蒙古国崩溃的序幕!
一个号称“黄金遍地”的国家,为什么首都一半的人,要在零下40度的冬天烧轮胎和垃圾取暖?
你要是冬天去那儿,会看到两个完全撕裂的世界。市中心是玻璃幕墙的高楼,闪着奢侈品店的招牌,看起来跟任何一个现代化都市没啥两样。
可你把视线稍微挪开一点,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蒙古包区”。这可不是什么旅游景点,而是大片大片的贫民窟。差不多一百万人,就挤在这片没有集中供暖、没有下水道的地方。
一到冬天,那场面简直是末日级别的。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黑色的浓烟,因为他们能烧的,只有最便宜的劣质原煤,甚至是捡来的轮胎和塑料垃圾。整个城市被一股呛人的、看得见的毒雾笼罩着,空气污染指数常年霸占世界第一的宝座。
很多人就纳闷了,这些人干嘛非要挤在城里受这个罪?回他们辽阔的大草原不好吗?问题是,他们已经回不去了。那片曾经养育了他们祖祖辈辈的草原,现在已经成了吞噬一切的陷阱。
这几年,蒙古国一直在经历一种叫“Dzud”的极端天气,翻译过来就是“白灾”。夏天大旱,草长不起来;冬天又是暴雪,气温骤降到零下四五十度。牲口先是饿得皮包骨头,然后被活活冻死在雪地里。
就在2023到2024这个冬天,几百万头牛羊就这么没了。对一个牧民家庭来说,牲口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是银行存款,是未来的希望。一场白灾,就能让一个家庭在几个月里彻底破产。草原,这个最后的退路,就这么被斩断了。
所以,你能理解了吧?他们不是喜欢城里的毒雾,而是除了来这里,已经无路可走。城市再怎么不堪,至少还能打打零工,找点活路。而草原,只剩下绝望。
这就引出了那个最核心的矛盾:一个脚下踩着全世界都眼红的巨大矿藏的国家,怎么会穷到这个地步?
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多到夸张。南边的塔温陶勒盖煤矿,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开采焦煤矿之一;旁边的奥尤陶勒盖,更是世界级的超大铜金矿。每天,你都能看到望不到头的卡车长龙,满载着煤炭,轰隆隆地开向南边的邻居。
矿业出口占了整个国家出口的九成,贡献了GDP的三分之一。按理说,守着这么一个聚宝盆,国民就算不能富得流油,起码也该衣食无忧吧?可现实呢?普通人的工资条好像被时间冻结了,十年都没怎么动过。
世界银行的数据赤裸裸地摆在那儿,国家的总收入在涨,但民众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却在原地踏步。钱,源源不断地从地底下被挖出来,然后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那些钱,到底去哪儿了?直到2022年,一个惊天大案才把这个脓疮彻底捅破。
这事儿就是后来引爆了全国抗议的“煤炭盗窃案”。简单说,就是在好几年的时间里,有价值超过百亿美元的煤炭,在海关记录上“被蒸发”了。这些煤出了蒙古的国境,但蒙古的财政却没收到一分钱。
百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这笔钱,足够给乌兰巴托每一个住在蒙古包区的家庭,都盖上一座带暖气的现代化公寓,甚至还能剩下不少。
这个案子一曝光,整个国家都炸了。涉案的名单拉出来,从国企的高管,到手握大权的国会议员,再到政府里的高官,盘根错节,烂到了根子里。
年轻人走上街头,围攻政府大楼,他们愤怒地发现,自己十年寒窗,十年苦干,挣的钱还不够那些硕鼠们在海外买个豪宅的零头。
努力变得毫无意义,未来成了一个笑话。当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开始感到绝望时,离动乱也就不远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又会问,这么明目张胆的掠夺,就没人管吗?答案是,不是没人想管,而是这个国家的机器,早就失灵了。
蒙古国的政治体制很奇特,叫“半总统制”。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辆车,却装了两个方向盘。一个方向盘在总统手里,他管军队和外交;另一个在总理手里,他管经济和内政。
理论上是分工合作,但实际上,这两个司机常年都在抢方向盘,都想把车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开。再加上议会里挤满了各种小党派,为了利益不断分化组合,今天还是盟友,明天就背后捅刀。
整个政府就像一个巨大的内耗机器,所有精力都用在互相拆台和政治斗争上了。一个法案、一项改革,能在议会里吵上一年半载都通不过。这样的一个“驾驶室”,平时不出事就算烧高香了,一遇到经济危机、民生困境,它只会立刻熄火,瘫在原地。
腐败的脓疮没人敢动,因为动了就会扯出一大串自己人;民生的难题没人真正在乎,因为那换不来政治斗争的选票。
如果说内部的腐烂是癌症,那外部的环境,就是给这个病人套上的沉重枷锁。
蒙古国这些年,基本上是靠“举债”在过日子。国家财政常年赤字,一遇到困难就得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些机构伸手求救。2017年那次,IMF就主导了一项高达55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才避免了国家破产。
欠的债都是美元,可自己的货币“图格里克”却一直在雪崩式贬值。这意味着,他们要还的钱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而他们唯一的还钱指望,就是卖矿。一旦国际市场煤价下跌,或者邻国买家减少了进口,他们的经济命脉就可能随时断裂。
更要命的,是它无法改变的地缘宿命。打开地图一看就明白,蒙古国被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庞然大物死死地夹在中间,是一个典型的“陆锁国”。
这种“三明治”格局决定了它的一切。超过90%的出口商品,也就是那些煤炭和矿产,都必须通过中国的铁路和港口才能运出去;而国内超过80%的汽油和柴油,又必须从俄罗斯进口。
所谓的“第三邻国”政策,跟美国、日本、韩国搞好关系,听起来很美好,但在现实的物理世界里,作用微乎其微。因为不管你跟谁是朋友,你的货物出门必须借道,你的汽车加油必须看邻居脸色。这条无形的锁链,比任何政治盟约都更加牢固。
#热点观察家#所以你看,所有的问题都缠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传统生计崩溃,人们涌入城市 -> 城市无法承载,矛盾激化 -> 国家唯一的经济支柱(矿业)被腐败集团掏空 -> 政治内耗导致无法进行任何有效改革 -> 脆弱的经济又被外债和地缘格局死死锁住。
每一个环节,都在把这个国家推向更深的深渊。
草原上的金子还在,但建在金子上的那座房子,地基已经被蛀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