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呼后拥到自得其乐:退休领导们的隐身江湖图鉴
前两天买早餐时突然发觉,常给煎饼摊提意见的陈处长好像小半年没露面了。隔壁茶馆里也没了争论国际形势的洪亮嗓门,倒是遛鸟大爷感慨:"老张头种的花草都爬满阳台咯!"你说怪不怪,这些曾叱咤风云的老领导们,怎么像约好似的集体玩起了消失?
曾经在办公室挥斥方遒的人物,退休后反倒成了"隐身专家"。倒不是说真的查无此人,只是人家不乐意往人堆里扎了。王厅长退休后跟团旅游,导游介绍景点他总往后缩,被熟人认出就摆手笑:"叫老王,叫老王。"你看,这卸了制服就跟换了人间似的。说到底啊,往日的权杖再亮眼,终究是过眼云烟。真应了那句老话: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不过你可别以为他们在家发霉呢!李局长把书房改成了书法工作室,抖音粉丝比孙子都多;赵书记在郊区包了块地种草莓,快递盒子写着"前农业局老赵手作";倒是刘主任最时髦,早市买完菜就钻进社区阅览室当起义务管理员。这话在理:人嘛,年轻时锣鼓喧天觉得威风,老了才咂摸出鸟叫虫鸣也是曲子。
咱们中年朋友看着这些老领导退场,心里难免打鼓。房贷、孩子、老人这三座大山压着,谁都担心自己变成干电池。可瞧瞧人家孙副局长,退休后天天带着小孙女喂公园鸽子,裤兜总揣着降压药也乐呵呵的。他跟我掏心窝子:"在岗时熬夜写报告是成就,现在哄孩子午睡也是成就。"
说到底啊,人生这趟列车总得换轨。前门后轿固然气派,但后座的风景未必差。就像隔壁刘教授说的:"退休证不是停战书,是转战生活战场的派遣令。"有人钻研菜谱成了小区厨神,有人组局办起诗词会。照我说,真正的体面不是职务栏多辉煌,而是角色变了照样把日子过出光来。
小区张姨前些天神秘兮兮告诉我:"知道公园棋牌室为什么总爆满吗?退休老局长们都在里头杀得难解难分呢!"你看,人家不过是换个江湖继续当主角。要我说啊,无论站在何等高峰,最终都得回落到人间烟火里。老领导的退场哪是什么失踪啊,分明是给自己找了片更自在的天。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你希望自己的晚年,是什么模样?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