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五年人口变动明显!成都吸走52.7万!小城市如何破局?
成都市,又赢了。
五年时间,52.7万新增人口。
对比一下,全省总人口居然还少了7万。
你没看错,这就是一个人吸一群人的节奏。
全省25.67%的常住人口都集中在成都了,其他市州呢?
仿佛成了成都的“输血站”,有点惨兮兮的感觉。
尤其是内江、巴中、资阳,人口下降比例直接冲到2.48%、3.72%、3.98%,这张成绩单,怎么看怎么像一场被拉爆的比赛。
但成都呢?
人家开得正欢。
高新区那片地方,产业园开得像下饺子,你想从金融到互联网再到科技,哪样不是年轻人心里的“白月光”?
再加上“蓉漂计划”这种精准招人套路,直接把门槛拉到地板上,人才补贴、创业扶持全都安排上了。
你说,这种情况下,谁不心动?
不过你要真以为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碾压局”,那就错了。
绵阳和凉山州虽然没成都那么能打,但好歹也撑住了场子,各自涨了1.05%。
绵阳靠的是科技牌,凉山州则靠旅游和特色产业,勉强算是“找到了自己的打法”。
但问题来了,这点增量,能顶得住成都这种“猛攻”吗?
显然不能。
这事儿吧,也不能全赖成都。
你说那些人口流失严重的市州,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机会少,年轻人待着干嘛?
总不能守着一亩三分地天天喝茶吧。
这就像一支球队,主力老化,替补板凳深度不够,遇到强队防守一崩再崩,谁还能指望它翻盘?
拿南充来说,五年下来人口下降2.16%,这数据摆明了告诉你:人才流失是常态,留不住人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成都的“虹吸效应”确实强,但真说到头,问题也不小。
房价涨得飞起,交通拥堵成灾,教育资源紧张得让人想哭。
你说把全省的人才都吸过来容易,可真要安顿好这些人,可不是盖几栋楼那么简单的事。
更别说,其他市州的资源被吸走后,全省的整体发展平衡早就被打破了。
就像篮球赛里主力拼命刷分,替补却连个像样的防守都没有,最后球队能不能赢还真不好说。
网络上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人感慨:“家乡越来越空了,过年回去连个打麻将的都凑不齐。”
也有人调侃:“成都这么多人,以后饭馆排队是不是得提前一周预约?”
这些看似搞笑的评论,其实背后藏着不少无奈。
毕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像成都一样,有资本、有资源、有政策。
接下来会怎么样?
成都还能这么“吸”下去吗?
还是说,其他市州会找到自己的节奏,稳住场子?
谁都不知道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场“城市内卷”,才刚刚开始。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