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俄军3吨炸弹轰断赫尔松桥,乌军补给陷入绝境?
一枚重达3吨的FAB-3000航空炸弹从俄军苏-34战机俯冲而下,以5米内的恐怖精度直插第聂伯河关键桥梁核心结构。
爆炸瞬间,4.5吨TNT当量的冲击波将钢铁桥面撕成麻花状扭曲的残骸,百米高的蘑菇云腾空而起——这座连接赫尔松科拉贝洛夫岛与大陆的唯一陆路补给通道,在30秒内化为乌有。 岛上数千名乌军士兵连同重型装备,瞬间沦为“孤岛囚徒” 。
这枚代号“炸弹之王”的苏联遗产,通过俄军加装的UMPK滑翔制导套件完成战场逆袭。 原本笨拙的自由落体炸弹,被赋予卫星导航能力和折叠弹翼,摇身变为成本仅2万美元的“精准死神”。
苏-34在1.2万米高空投掷后,炸弹以1200公里时速滑翔60公里,最终误差不超过一个卡车长度。 更致命的是其装药量:1.4吨高爆炸药在泥土地面能炸出直径30米、深15米的巨坑,45米内人体内脏震碎,1200米外仍有杀伤力。
摧毁桥梁仅是俄军多层次猎杀的开始。 同日,尼古拉耶夫东北部上演经典“诱饵战术”:苏-34战机佯动诱使乌军防空雷达开机,紧随其后的X-31反辐射导弹瞬间摧毁暴露阵地。 最后一击由“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完成,直捣赫尔松地下军事设施。
这种“电子侦察-诱骗-梯次打击”的杀伤链,已形成标准化作战流程。 俄军内部报告显示,同一套模式在顿涅茨克曾用FAB-3000贯穿乌军47旅地下指挥所,300米内生物碳化。
此次打击是俄军系统性切断第聂伯河交通线的关键落子。 早在6月,俄军已启动“五桥摧毁计划”,切尔卡瑟大桥倒塌后,乌军东西部联系被拦腰斩断。
此次赫尔松桥梁被毁,将围困范围扩大到整个右岸战区。 俄军事学者科诺瓦洛夫点破本质:“这是库尔斯克战役后,首次通过破坏设施扭转战局的典范。 ”俄军正以“围点打援”策略,诱使乌军抢修补给线,再用FAB-3000消耗其残存生力军。
蘑菇云下,赫尔松居民的生活半径被压缩到极限。 桥梁废墟不仅阻断粮食运输,更切断急救通道。 国际红十字会警告:当地医疗储备仅够支撑两周,慢性病患者面临断药风险。
“穿越战线就像在死神面前跳舞”,一位当地教师描述,俄军无人机对任何移动目标无差别攻击,运粮驴车也遭精确轰炸。
当西方援助的“海马斯”火箭弹(装药量仅150公斤)在同类桥梁上炸出可修复的孔洞时,FAB-3000用绝对暴力改写了规则——整体结构崩塌使重建周期从数周拉长到数月。
乌空军发言人坦承:“俄军在导弹技术优势已达6:1”。 更值得深思的是战损比:一枚成本2万美元的改装炸弹,瘫痪了价值数亿的军事节点,而北约最新援乌的防空系统仍困在运输途中。
钢铁桥梁的崩塌声中,现代战争向人类展示着它的新面孔:算法取代人海,精度碾压数量,后勤线比前线更致命。
当第聂伯河的波涛裹挟着扭曲钢筋向西奔涌,50万乌军的命运正被重新书写——不是由战壕里的步枪,而是由1.2万米高空落下的3吨钢铁。